2020年7月15日星期三

Queer

明明是重度長髮控但一直在看Lilian,不但很帥而且說話語氣斯文,很有魅力XD

「要不要使用Queer」大概跟本地文化或個人偏好的用語有關,不過平日真的很少接觸非異性戀,現在只算是自言自語的紙上談兵。

維基百科來看:

酷兒(Queer)用來統稱社會上性取向或性別認同,諸如同性戀、雙性戀和變性者等非異性戀者。通常這個詞是為了擺脫受污名化的相關名詞。[…] 從1980年代開始,信奉酷兒理論的學者和社運人士開始採用這個詞彙,作為拒絕性別二分和LGBT一詞的鬆散替代語,以及反抗社會污名的象徵。

對我們來說,由於queer是外來語,社會污名可以暫時不論。但從這個意思來看,LGBT之外,確實要加上Q才算包攬得比較全面,而且方便又簡單,直接說「I'm queer」就代表「總之不是異性戀跟你不一樣」,不過用中文說「我是酷兒」也要解釋一大堆就是了……還有就是自我認同。比如說,自我認同是lesbian的話,自稱為queer就像是「使用範圍太大的字眼形容自己」。

然而,自我認同是女同性戀,也不一定選擇說「I'm a lesbian」。正如兩位提到,「A lesbian」這個英文問題滿有趣的,用了冠詞感覺會很像在標籤某種生物,如果使用「lesbic」(並沒有這個字)之類的形容詞就比較自然,但目前英文沒有這個詞,倒是德文有類似用法。另外則視乎自身對「lesbian / 同性戀」的理解,因為這個詞背後涵蓋很多微妙的意義,如果不能全部認同,就很難直接使用。老實說,我也跟兩位一樣不怎麼喜歡說「我是同性戀 / lesbian」,儘管在自我認同上,我就覺得自己是同性戀。

除了對詞彙的理解,大概還是自我接納的問題——似乎有點脫離了同性戀的話題,但對我來說,接受自己是一回事,對外宣言又是另一回事,前者花點時間還是勉強做得到,後者始終很困難。「將自己的某部份坦露於日光之下」實在感覺不舒服,對於這方面已經敏感到自己也不怎麼理解的程度了。

結果就是終日戴著各種面具示人,那似乎也不能埋怨別人不明白我的想法。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