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dits to:
How do I export my YouTube playlists? - Web Applications Stack Exchange
YouTube Favorites Back Up To Excel
〈哲學五厘米〉 - YouTube
Youtube list:
634 辯論。所有的行為都是為了個人滿足 - 2022-01-14
633 道德建基於自覺能力 - 2022-01-13
632道德是甚麼?再反思 - 2022-01-11
631 日日是好日 - 2022-01-11
630 不可思議的事件簿 - 2022-01-10
629 世間事不矛盾即有可能 - 2022-01-07
628 從科學方法批判術數 - 2021-01-06
627 從歸納法批判術數 - 2022-01-05
626 愛在戀愛褪色時 - 2022-01-04
625 夜照亮了夜 - 2022-01-03
624 戀人絮語 - 2021-12-31
623 眾裡尋他千百度 - 2021-12-30
622 愛情詠嘆調 - 2021-12-29
621 紅藥丸、藍藥丸 - 2021-12-28
620 Matrix 的元宇宙雛形 - 2021-12-27
619 Matrix 的人物寓意 - 2021-12-24
618 數字聯想與面相的疑惑 - 2021-12-23
617 術數對應人的心理要求 - 2021-12-22
616 易經神秘嗎? - 2021-12-21
615 為何我們感到命運神祕? - 2021-12-20
614 神祕經驗與原始恐懼感 - 2021-12-17
613 戀愛的不同階段 - 2021-12-16
612 墮入愛河 - 2021-12-15
611 比較神恩賜愛與慈悲之愛 - 2021-12-14
610 佛教慈悲之愛 - 2021-12-13
609 神恩之愛與普世價值 - 2021-12-10
608 儒家的內在性格 - 2021-12-09
607 【中國哲學十九講】。見義勇為 - 2021-12-08
606 【中國哲學十九講】。何謂「義」之所在? - 2021-12-07
605.【中國哲學十九講】。禮之本義 - 2021-12-06
604 神意決定論 - 2021-12-03
603 宿命論。命中註定 - 2021-12-02
602 宿命論與命運悲劇 - 2021-12-01
601 月光寶盒。造化弄人的命運 - 2021-11-30
600月光寶盒。從緣份看命運 - 2021-11-29
599 【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庸之道 - 2021-11-26
598【中國哲學十九講】。儒家的原初洞見 - 2021-11-25
597 【中國哲學十九講】。人的有限性 - 2021-11-24
596 【中國哲學十九講】導讀 - 2021-11-23
595 愛情哲學。扭曲的父母 - 2021-11-22
594 愛情哲學。人倫之情 - 2021-11-19
593 愛情哲學。愛是因為孤獨 - 2021-11-18
592 愛情哲學。為什麼我們需要愛? - 2021-11-17
591 冥冥中是否有命運? - 2021-11-16
590 命裏有時終須有 - 2021-11-15
589 業報與輪回可信嗎? - 2021-11-12
588 「命運」在人生的位置 - 2021-11-11
587 思考「命運」的不同 進路 - 2021-11-10
586 回應性善論的質疑 - 2021-11-09
585 人類特有的潛在能力 - 2021-11-08
584孟子《性善論》容易誤解的地方 - 2021-11-05
583 荀子《性惡論》的立論 - 2021-11-04
582 中國人性論六種主張 - 2021-11-03
581 魷魚遊戲。森林法則與人性 - 02-11-2021
580 魷魚遊戲。拔河與波子遊戲 - 01-11-2021
579 魷魚遊戲。沒有自由的選擇 - 2021-10-29
578 揭開魷魚遊戲 - 2021-10-28
576詩人從遠古女神尋得語言的寶石 - 2021-10-26
577 魷魚遊戲的人物構造 - 2021-10-27
575 語言是存在之家 - 2021-10-25
574 藝術作品的五重裝置 - 2021-10-22
573西方藝術論的原初傳統—模仿論 - 2021-10-21
572 語言的本質與藝術的定義 - 2021-10-20
571 祭神如神在 - 2021-10-19
570 天地之大美,稱神明之容 - 2021-10-18
569 詩如何喚起我們遺忘了的世界? - 2021-10-15
568 詩人是如何掌握了詩的尺度? - 2021-10-13
567 人詩意地棲居於大地 - 2021-10-12
566 大地與世界之間的裂隙 - 2021-10-11
565 真理是澄明與遮蔽的原始爭執性 - 2021-10-08
564 世界和大地是一種動蕩的親密性 - 2021-10-07
563 藝術作品保存了「物之為物」 - 2021-10-06
562 凡高的農鞋透顯出一個世界 - 2021-10-05
561 藝術作品與真理的關係 - 2021-10-04
560 藝術作品是大地和世界的交織 - 2021-10-01
559 海德格从現象學「看」凡高的一雙農鞋 - 2021-09-30
558 凡高的農鞋為何不是一般的物件? - 2021-09-29
557 常識中對「物」的誤解 - 2021-09-28
556 海德格【藝術作品的本源】導讀 - 2021-09-24
555借助繪畫方法了解現象學(下) - 2021-09-24
554借助繪畫方法了解現象學(上) - 2021-09-23
553海德格為何放棄了《存在與時間》的計劃 - 2021-09-22
552 「存在」如何成為了哲學問題? - 2021-09-21
551 存在論進路與科學主義的差異 - 2021-09-20
550人作為一體驗主體發展其生活世界 - 2021-09-17
549世界其實是不斷變化中的生成境域 - 2021-09-16
548 認識人與世界的新進路 - 2021-09-15
547 現象學—現代哲學的里程碑 - 2021-09-14
546死亡課程回顧與擊者能解 - 2021-09-13
545 哲學家對死亡的勾勒 - 2021-09-10
544 死亡的藝術表現 - 2021-09-09
543 科學對生命與死亡的論述 - 2021-09-08
542 科學熱寂觀—熵 - 2021-09-07
541 科學的開放性與方法制限 - 2021-09-06
540 佛教的死不怖論與涅槃 - 2021-09-03
539 佛教對死亡的描述 - 2021-09-02
538 佛教—人生中的兩枝箭 - 2021-09-01
537 遊方於外而與造物者遊 - 2021-08-30
536 放下生死的大宗師 - 2021-08-27
535 莊子為何妻死卻鼓盤而歌? - 2021-08-30
534 莊子的物我兩忘境界 - 2021-08-26
533 莊子的「無我」境界 - 2021-08-25
532 境界宗教與科學之間 - 2021-08-24
531 《西藏生死書》的中陰身理論 - 2021-08-23
530 《西藏生死書》的奧秘 - 2021-08-20
529 基督教的救贖與復活 - 2021-08-19
528 使徒保羅與早期基督教的發展 - 2021-08-18
527宗教的迷思與基督宗教的背景 - 2021-08-17
526 道教的長生術與亡魂超渡 - 2021-08-16
525 宗教兩大類型—神譜與薩滿 - 2021-08-13
524 不朽的追尋—為何我們要信宗教? - 2021-08-12
523回應末期病患的處境 - 2021-08-11
522 甚麼是「好死」—心靈痛苦的徵狀處理 - 2021-08-10
521 甚麼是「好死」—身體痛苦的徵狀處理 - 2021-08-09
520 末期病患的心理狀態 - 2021-08-06
519 最後一程—如何與臨終者溝通 - 2021-08-06
518 最後一程—如何與親人善別 - 2021-08-04
517 最後一程— 臨終的五個階段 - 2021-08-03
516 Man's search for Meaning(3) - 2021-08-02
515 Man's search for Meaning(2) - 2021-07-30
514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 2021-07-29
513 從艱難處境中尋找意義 - 2021-07-28
512 潛水鐘與蝴蝶 - 2021-07-26
511 真實活著的意義 - 2021-07-23
510「意義」的意義 - 2021-07-22
509 回應各種有關絕望的質疑 - 2021-07-20
508 自我的修和與絕望的超越 - 2021-07-20
507 人為何不能消耗自己? - 2021-07-19
506 絕望是致死的疾病 - 2021-07-16
505 絕望是自我與自我的錯誤關係 - 2021-07-15
504 絕望的哲學剖析 - 2021-07-14
503 如何覺識輕生的念頭 - 2021-07-13
502 輕生的類型 - 2021-07-12
501 認識情緒—煩悶、憂鬱、空虛以至絕望 - 2021-07-09
500 自我的吊詭性—I Subject(下) - 2021-07-08
499 自我的吊詭性— I Subject(上) - 2021-07-07
498 邏輯中的自我—對偶性原則 1 - 2021-07-06
497 美感自我—超乎利害的觀賞 - 2021-07-05
496 自我的想像力表現 - 2021-07-02
495 「我」有多少個? - 2021-07-01
494 「無」是甚麼?—為何我們會對「無」有所恐懼?〈陶國章:哲學五厘米〉2021-06-30
492 人只能die for yourself—獨自上路的孤獨感 - 2021-06-28
493 對Dread的恐懼感—無知感與不確定性 - 2021-06-29
491 我們都害怕死後被遺忘—冥想練習 - 2021-06-25
490兩類的恐懼感—Fear and Dread - 2021-06-24
489 如何消解恐懼感—認知療法與暴露療法〈陶國璋;哲學五厘米〉2021-06-23
488 人何以恐懼死亡?—各種奇趣的恐懼感 - 2021-06-22
487死亡的迷思—復活與不朽 - 2021-06-21
486 死亡的迷思—長生靈藥與靈魂不滅 - 2021-06-18
485 死亡的類型 - 2021-06-17
484 死亡的定義 - 2021-06-16
483 死亡的神秘經驗(下) - 2021-06-15
482 死亡的神祕經驗(上) - 22021-06-14
481 未知死,焉知生—現代人的線性時間觀 - 2021-06-11
480 未知死,焉知生—古代人的死亡觀 - 2021-06-10
479 未知死,焉知生—死亡與世間的牽連 - 2021-06-09
478 未知死,焉知生 ─ 思考死亡的幾種進路 - 2021-06-08
477 未知死,焉知生—唐君毅觀照死亡的無常 - 2021-06-07
476 未知死,焉知生—死亡的正面意義 - 2021-06-04
475 生死哲學特輯—從藝術看生死 - 2021-06-03
474 生死哲學特輯引介 - 2021-06-02
473 牛山濯性—人性中為何有惡? - 2021-06-01
472 我們都有普遍的同理心嗎? - 2021-05-31
471親疏為何有別? - 2021-05-28
470 道德上的對錯是怎樣決定的? - 2021-05-27
469 《告子篇》中的邏輯錯謬 - 2021-05-26
468 人性是先天抑或是後天? - 2021-05-25
467 中國人性論爭議之揭幕 - 2021-05-24
466 現代法國哲學思潮—解構的正面作用 - 2021-05-21
465 現代法國哲學思潮—德里達的解構 - 2021-05-20
464 現代法國哲學思潮—福柯的新倫理 - 2021-05-19
463現代法國哲學思潮—福柯的權力論 - 2021-05-18
462 現代法國哲學思潮—後結構主義幹將福柯 - 2021-05-14
461 現代法國哲學思潮—身體的哲學 - 2021-05-14
460 現代法國哲學思潮—沙特論意識與虛無 - 2021-05-13
459 現代法國哲學思潮—從現象學到結構主義 - 2021-05-12
458 現代與後現代—虛無主義已到了門檻 - 2021-05-11
457 現代與後現代—上帝死了之後 - 2021-05-10
456 現代與後現代—徘徊於自由與不自由之間 - 2021-05-07
455 現代與後現代—新的環形監獄 - 2021-05-06
454 現代與後現代—時間壓縮的世界 - 2021-05-05
453 現代與後現代—後現代思潮的出現 - 2021-05-04
450 對談《浪跡天地》(下) - 2021-04-29
452 現代與後現代—科玄論戰各自的論點 - 2021-05-03
451 現代與後現代—五四科玄論戰的背景 - 2021-04-30
449 對談《浪跡天地》(上) - 2021-04-28
448 對談牟宗三—先天工夫與後天工夫 - 2021-04-27
447 對談牟宗三 ── 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 2021-04-26
446 對談牟宗三—對海德格與道家的新詮釋 - 2021-04-23
445 對談牟宗三—兩重存有論的構想 - 2021-04-22
444 對談牟宗三—從《無依之地》談到文化意識 - 2021-04-21
443 對談牟宗三—宋明理性創造性的分判 - 2021-04-19
442 劉保禧‧陶國璋對談牟宗三 - 2021-04-19
441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 2021-04-16
440 韓非的權力論統治術 - 2021-04-15
439 韓非:進言惹禍與說服的技巧 - 2021-04-14
438 韓非:說服上級的難處與危機 - 2021-04-13
437中國哲學論辯舉隅—子非魚(下) - 2021-04-12
436 中國哲學論辯舉隅—子非魚(上) - 2021-04-09
435 中國哲學論辯舉隅—兼愛論與言意之辯 - 2021-04-08
434 中國哲學論辯舉隅—白馬非馬與父為子隱 - 2021-04-07
433 西方理性思辨的典範—我思故我在 - 2021-04-05
432 西方理性思辨的典範—第一因論證 - 2021-03-31
431純粹理性批判(19)—全書最艱深的部份 - 2021-03-29
430純粹理性批判(18)—範疇如何與感性統合 - 2020-03-26
429純粹理性批判(17)—對自我的新詮釋 - 24-03-2021
428純粹理性批判(16)—因果範疇的重要性 - 2021-03-22
427純粹理性批判(15)—範疇之現代詮釋 - 2021-03-19
426純粹理性批判(14)—範疇如何應用於經驗 - 2021-03-15
425純粹理性批判(13)—從亞里士多德移入範疇表 - 2021-03-12
424知性與範疇(12) - 2021-03-10
423時空與想像力(11) - 2021-03-08
422空間論證(下)(10) - 2021-03-05
421空間論證(上)(9) - 2021-03-03
420「未決定的對象」(8) - 2021-03-01
419 人的認知與神的創造(7) - 2021-02-26
418 「對象被給予」的意含(6) - 2021-02-24
417【純粹理性批判】正文(5) - 2021-02-22
416先驗綜合的重要性(4) - 2021-02-19
415知識的起源問題(3) - 2021-02-17
414為何要批判形而上學?(2) - 2021-02-15
413【純粹理性批判】的序言(1) - 2021-02-12
412康德的時間觀(下) - 2020-02-10
411康德的時間觀(上) - 2021-02-08
410時間等於變化嗎? - 2021-02-05
409良知與自覺的批判 - 2021-02-03
408 良知的呈現 - 2021-02-01
407 時間與良知 - 2021-01-29
406時間的逆轉 - 2021-01-27
405 瘟疫下的時間 - 2021-01-25
403時間與意義 - 2021-01-20
402死亡與時間 - 2021-01-18
401常識時間的分析 - 2021-01-15
400 我們能客觀判別價值的高下嗎? - 2021-01-13
399 量化快樂觀與Richard Parker的故事 1 - 2020-01-11
398 公利主義與義務論〈陶國璋:哲學五厘〉2020-01-08
397 Bentham的公利主義原則 - 2021-01-06
396伊壁鳩魯與公利主義 - 2020-01-04
395 弗洛伊德論人格系統的形成 - 2021-1-1
394 弗洛伊德論快樂原則 - 2020-12-28
393 斯多噶派與儒家相近的地方 - 2020-12-28
392 斯多噶派的德性人生觀 - 2020-12-25
391 意義與目的之區分 - 2020-12-23
390 與人溝通的方法 - 2020-12-21
389 自我認識的方法 - 2020-12-18
388 難以定義的「人」 - 2020-12-16
387人存活於本能與文化之間 - 2020-11-14
386 人存在的特殊處境 - 2020-12-11
384 哲學年紀與哲學向度 - 2020-12-07
383 蘇格拉底的追尋 - 2020-12-04
382 通俗思維的價值觀 - 2020-12-2
381悱惻之情與人性的LCM - 2020-11-30
380 心靈的多樣性 - 2020-11-27
379 自覺能力與人文精神 - 2020-11-25
378公平意識與自覺的萌芽 - 2020-11-23
377生命方法論與下學上達 - 2020-11-20
376神話的悲劇—楢山節考 - 2020-11-18
375人需要宗教的理由 - 2020-11-16
374 破裂與連續 - 2020-11-13
373藝術中的人性光輝 - 2020-11-11
372從感性認識文化 - 2020-11-09
371政治神話與軸心階段 - 2020-11-06
370歷史中的人性光輝 - 2020-11-04
369歷史的不確定性 - 2020-11-02
368西方文化史的痕跡(下) - 2020-10-30
367西方文化史的痕跡(上) - 2020-10-28
366 縱貫中國歷史的興替 - 2020-10-23
365「中國」釋名與文化中國 - 2020-10-19
364 挑戰與回應 - 2020-10-19
363 文化三層次 - 2020-10-16
362 文明與地域發展 - 2020-10-14
361社會科學層次的文化定義 - 2020-10-12
360 文化形上學 - 2020-10-09
359海德格批判尼采的虛無主義 - 2020-10-07
358尼采自陷於虛無之中 - 2020-10-05
357 永恆輪回與渾沌 - 2020-10-02
356 離開人的視點與語言在說 - 2020-09-30
355柏拉圖思想是西方虛無主義的濫觴 - 2020-09-28
354「上帝死了」的真正意含 - 2020-09-25
353 鷹與蛇的盤旋式上升 - 2020-09-23
352尼采第一次暗示永恆輪回 - 2020-09-21
351阿波羅與酒神精神的交織 - 2020-09-18
350海德格解構尼采(六)藝術之自我審視 - 2020-09-16
349海德格解構尼采(五)無明業力與生成意志〈陶國璋:哲國5厘米〉2020-09-14
348海德格解構尼采(四)孤獨與虛無主義的幻象 1 - 2020-09-11
347海德格解構尼采(三)Will of Power的提出 - 2020-09-09
346海德格解構尼采(二)異教節日的騷動 - 2020-09-07
345 海德格解構尼采(一)哲學家何為? - 2020-09-04
344維摩詰經(五):煩惱即菩提 - 2020-09-01
343維摩詰經(四):菩薩何以有疾? - 2020-08-31
342維摩詰經(三)文殊問疾 - 2020-08-28
341維摩詰經(二):各弟子推辭問疾 - 2020-08-26
340維摩詰經(一):緣起場景 - 2020-08-24
339 達摩東來意與香巖一擊 - 2020-08-21
338 頓悟指點與禪宗公案 - 2020-08-19
337如來禪與四重緣起 - 2020-08-17
336 如來禪與祖師之論爭 - 2020-08-14
335香港星加坡化可行嗎? - 2020-08-12
334權力分配與自由的詮釋 - 2020-08-07
333 權力的剖析 - 2020-08-07
279莊子齊物論之天籟(上) - 2020-03-27
278相視而笑與鼓盤而歌 - 2020-03-25
280莊子莊物之天籟(下) - 2020-03-30
277 莊子自述與逍遙之樂 - 2020-03-23
276 古代信仰、易經與道家的關係 - 2020-03-20
332 禪宗的傳承與分化 - 2020-08-05
331【般若波羅蜜多金剛經】簡釋 - 2020-08-03
330 不生不滅與《金剛經》妙趣 - 2020-07-31
329 佛教如何安立世間種種的罪惡 - 2020-07-29
328 佛教對罪惡本源的剖析 - 2020-07-27
324 四緣對歷史事件的詮釋 - 2020-07-15
327 佛教對智慧的定義與《心經》簡要 - 2020-07-24
326 認識恐懼 - 2020-07-22
325 獨有的不安感 - 2020-07-20
323 四緣對現實世界的描繪 - 2020-07-13
313人倫最高的幸福 君子三樂 - 15-06-2020
315 形而上所嚮往的神秘之自由 - 2020-06-23
314 在艱難的人倫親情中立命 - 2020-06-18
321佛教基本名相引介(二) - 2020-07-08
320 佛教基本名相引介(一) - 2020-07-06
322 佛教基本名相引介(三) - 2020-07-10
319 如化如化的佛教世界 - 2020-07-03
318 時間的刻度 思考在2020年7月1日 - 02-07-2020
317 命運與自由—總結與回應 - 2020-06-26
316 時間戰場與現代人失去自由危機 - 2020-06-24
312 藝術世界與想象力的自由 - 2020-06-13
311心靈五重向度與觀賞的自由 - 2020-06-10
308魔鬼的試探與約伯的回應 - 2020-06-03
306全知的神為何予人自由意志? - 2020-05-29
303人有說「不」的自由與自欺現象 - 2020-05-20
293 命運與自由—孔子五十而知天命 - 2020-04-29
294 科學與術數之間 - 2020-04-29
290命運與自由—決定論的幾種形態 - 2020-04-22
289命運與自由—命中注定的宿命論 - 2020-04-20
288 命運與自由—決定論的定義 - 2020-04-17
310回應約伯書所引生的信仰與自由問題 - 2020-06-08
309誤解的同情與約伯的懺悔 - 2020-06-05
307 絕望是一種病與羅慧娟的體認 - 2020-06-01
304不能承受的自由與不被操控的自由 - 2020-05-22
302主人奴隸辯證法與絕對平等的異化 - 2020-05-18
301自由的兩面—積極自由與消極自由 - 2020-05-15
300「自由」的語理分析與人人生而自由 - 2020-05-13
299 荒謬之餘與等待果陀 - 2020-05-11
298 命運與自由—卡謬揭示命運荒謬感 - 2020-05-08
297 命運與自由—存在主義對人是甚麼的反思 - 2020-05-06
296 從希臘悲劇看命運的怖慄感 - 2020-05-04
295 佛教的四緣解消命運與電影《疾走羅拉》 - 2020-05-01
292命運與自由—命運、天才與人生八苦 - 2020-04-27
305撫平絕望的信仰之躍 - 2020-05-27
291 命運與自由—術數之邏輯性批判 - 2020-04-24
287齊物論落幕—莊周夢為蝴蝶 - 2020-04-15
286齊物論—正言曰反與不知之知 - 2020-04-13
285齊物論—物無非彼,物無非是 - 2020-04-10
284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 - 2020-04-08
283齊物論—朝三暮四與不辯之辯 - 2020-04-06
282齊物論—成府之心與彼是莫得其偶 - 2020-04-03
281人生之芒昧與存在的呼應 - 2020-04-01
275莊子解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 2020-03-18
27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 2020-03-16
273 道可道,非常道 - 2020-03-13
272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 2020-03-11
271致虛極,守靜篤 - 2020-03-09
270 中國哲學的特質與道家的智慧 - 2020-03-06
269 思考盲點—現實主義 - 2020-03-04
268 浮士德精神—不斷自我超越的幻象 - 2020-03-02
267 浮士德精神—完美主義的空虛 - 2020-02-28
263 人生的一次性與七大追求 - 2020-02-19
262從明白到接受痛苦 - 2020-02-17
261驅散痛苦的陰影 - 2020-02-14
260痛楚與苦痛的恐懼 - 2020-02-12
259 迎接痛苦 - 2020-02-10
258抗疫小指南 - 2020-02-07
257 抗疫前線的憂慮 - 2020-02-05
266 思考盲點—空想理想主義 - 2020-02-26
265 思考盲點—All or Nothing - 2020-02-24
264 思考盲點—自我中心 - 2020-02-21
256無聽之以耳,聽之以心 - 2020-02-03
255四無礙智與親人溝通之難 - 2020-01-31
254倫理親情最易見的不幸 - 2020-01-29
253求生避死是生物存在最終的目的 - 2020-01-27
252 認同要求與拒絕成長症 - 2020-01-24
251 未知死焉知生之四—信仰與哲學之間 - 2020-01-22
250未知死焉知生之三—生死釋懷 - 2020-01-20
249 未知死焉知生之二—從他人之死到存在之問 - 2020-01-17
248 未知死焉知生之一—與前線醫護人士談生死 - 2020-01-15
247名、利心與追求無限的幻象二 - 2020-01-13
246 名、利心與追求無限的幻象一 - 2020-01-10
245好名心與人我關 - 2020-01-08
244 幸福的不同樣態 - 2020-01-06
243 探討幸福的第一堂課 - 2020-01-03
242良知是如何證成的? - 2020-01-01
241每一個人的良知都不同? - 2019-12-30
240修為的層次與境界 - 2019-12-27
239獲得幸福的匙鑰 - 2019-12-25
238從快樂過渡至幸福的論辯(謝建泉vs陶國璋) - 2019-12-23
237被偶然所擺佈的幸福 - 2019-12-20
236快樂與幸福的語意區分 - 2019-12-18
235 生命喜悅與幸福感 - 2019-12-16
234 享樂與生命喜 - 2019-12-13
233從佛教苦先於樂理論批判快樂主義 - 2019-12-11
232從人生的荒謬感批判快樂主義 - 2019-12-09
231儒家對快樂主義的辯破(二) - 2019-12-06
230儒家對快樂主義的辯破(一) - 2019-12-04
229無懈可擊的快樂主義 - 2019-12-02
228快樂主義的論辯 - 2019-11-29
227快樂是人生的終極意義 - 2019-11-27
226價值與人生境界 - 2019-11-25
225海德格晚期的神祕思想 - 2019-11-22
224 康德到海德格—從認知論到存在論 - 2019-11-20
223易經的占卜方法與靈驗性 - 2019-11-18
222 易傳中的人生智慧 - 2019-11-15
221 《易經》乾坤、泰否、既濟未濟的哲理 - 2019-11-13
220 《易經》的基本結構與觀念 - 2019-11-11
214 罪疚感與西方個體性文化—圖片說明版(重組) - 2019-10-28
213 強調羞恥感的東方文化—圖片說明版 - 2019-10-25
212 現代人的依戀之愛Amea - 2019-10-23
211 重新界定人生的意義(重組)—圖片說明版) - 2019-10-21
204佛教最後的教法—圓教 - 2019-10-04
203 康德範疇論與佛教八不中道之會通 - 2019-10-02
202康德物自身與佛教的本相 - 2019-09-30
201康德與佛教的會通—世界的起源 - 2019-09-27
219維根斯坦後期思想 - 2019-11-08
218維根斯坦早期思想 - 2019-11-06
217 現代中國哲學的三大課題 - 2019-11-04
216 中西哲學之會通—思辨與證悟的統合 - 2019-11-01
215 中國哲學的主體性問題 - 2019-10-30
210 從絕望中走出意義(重組)—圖片說明版 - 2019-10-18
209 空虛與絕望(重組)—圖片說明版 - 2019-10-16
208為何你總是悲傷?(重組)—圖片說明版 - 2019-10-14
207為何你會憎惡某些人?(重組)—圖片說明版 - 2019-10-11
206仇恨的根源(重組)—圖片說明 - 2019-10-09
205 認識情緒系列(重組)—圖片說明版: - 2019-10-07
189 佛教與基督宗教對比 - 2019-08-30
188 佛家與道家對比 - 2019-08-28
187 佛教大小乘與儒家之對比 - 2019-08-26
186 佛家緣起觀之應用 - 2019-08-23
185 大話西遊式的緣起觀 - 2019-08-21
184 佛教的緣起觀 - 2019-08-19
200 二律背反—宇宙是有限還是無限? - 2019-09-25
199 好人是否一定有好報? - 2019-09-23
198 道德律自存於我們心中 - 2019-09-20
197 般若精神(三)—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 2019-09-18
196 般若精神(二)—三法印與煩惱的根源 - 2019-09-16
195 般若精神(一)異法門說法 - 2019-09-13
194 佛教的兩重真理觀與成佛的進程 - 2019-09-11
193 道家的天人合一觀 - 2019-09-09
192 心願無限與唐君毅的天人合一觀 - 2019-09-06
191 上街遊行與人我合一的道德情操 - 2019-09-04
190 現世的虛妄與天人合一境 - 2019-09-02
181 人性的深度理解 - 2019-08-12
180 家庭的撕裂與修和 - 2019-08-09
183 海德格(M. Heidegger):庸眾(The they)的分析 - 2019-08-16
182 海德格(M. Heidegger):人是時間的存在—四種時間觀念 - 2019-08-14
179尼采(F. Nietzsche):主人的道德與奴隸的道德 - 2019-08-07
178 尼采(F. Nietzsche):我們如何成為超人(overman)? - 2019-08-05
177 沙特(S P SATRE)本質先於存在與存在先於本質 - 2019-08-02
176 如何對抗荒謬 - 2019-07-31
175 卡謬:人為何不自殺 - 2019-07-29
174 如何修補我們的撕裂? - 2019-07-26
173 走出心靈廢墟 - 2019-07-24
172 圓形監獄與香港的撕裂 - 2019-07-22
171 齊克果絕望的分析 - 2019-07-18
170 西方哲學簡史與存在主義 - 2019-07-15
169 罪文化—原罪的來源與精神病的罪疚意識 - 2019-07-08
168 恥文化—旁觀者愈多,羞恥感愈強 - 2019-07-01
167 依愛(Amea)—一種被欣賞的依賴感 - 2019-06-24
166 恐懼(terror)—有對象的與沒有對象的恐懼 - 2019-06-17
165 噁心(disgust)—為何我們對「壞人」人會有作嘔感 - 2019-06-10
164 悲傷(Sadness)—悲傷背後的關聯意向 - 2019-06-03
163 自律與自由—道德必須預設自由意志 - 2019-05-27
162 遊戲論中的自由—如何衝破拖延症的限制 - 2019-05-23
161 命運與命限—超越命運的嘗試 - 2019-05-20
160 命運感—命運是一預感的投射 - 2019-05-16
159 再談命運—軟性決定論與硬性決定論 - 2019-05-13
148 罪惡的演化心理學—4%壞人的原因 - 2019-04-01
158睹博背後的文化因素—聯誼式與對抗式 - 2019-05-09
157 病態賭徒—泛目的聯想的盲點 - 2019-05-06
156 賭博的哲學—欲望與命運的挑戰 - 2019-05-02
155 賭博的藝術—如何成為一個精明的賭徒 - 2019-04-29
154打機的哲學—吸引打機的深層結構 - 2019-04-25
153死亡的況味—死亡的親近性 - 2019-04-22
152焦慮的發問—死亡何所似? - 2019-04-18
151品德教育的優先性—教育危機的根源 - 2019-04-15
150小確幸潮流—打咭、網紅與旅遊狂熱風氣 - 2019-04-11
149液體化的愛情旋律—沒有固體的愛情觀 - 2019-04-08
147 佛系青年思維—時下的虛無人生觀 - 2019-03-25
146 玻璃心思維—自我保衛機制的投射 - 2019-03-18
145 偷換論題 —討論中最常見的錯誤 - 2019-03-11
144 形式謬誤—邏輯推理上的錯謬 - 2019-03-04
143 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如何證明自己是理性的? - 2019-02-25
142九鬼周造—「粹」與戰場上的快樂聖誕 - 2019-02-18
141西田幾多郎—對陰暗的無之追慕 - 2019-02-11
140 空寂、閑寂—貫穿茶道、花道、劍道、柔道、武士道的心法 - 2019-02-04
139物哀、幽玄美—小津安二郎的電影境界 - 2019-01-28
138 《秒速五厘米》—物哀的姿態 - 2019-01-21
137 詩人何為?詩人為何不工作? - 2019-01-14
136 流行小說與文學—金庸是文學家嗎? - 2019-01-07
135 解釋學循環—世界不離開我們主觀的詮釋 - 2018-12-31
134 主體為自然立法—客觀世界的陷落 - 2018-12-24
133 第一因論證—證明神存在的最強論述 - 2018-12-17
132.康德(I. Kant)—現代哲學或可超越康德,但,不可能不經過康德。 - 2018-12-10
131.經驗主義(Empiricism)—真理必須從經驗觀察開始 - 2018-12-03
130.理性主義—以理性的演繹方法來尋求絕對的真理 - 2018-11-26
129.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西方哲學的奠基者 - 2018-11-19
128.古希臘哲學—宇宙是怎樣構成的? - 2018-11-12
127.王陽明— 知行如何必然合一? - 2018-11-05
126.鵝湖之會—儒學的本質分歧點 - 2018-10-29
125.宋代儒學的集大成者—朱夫子 - 2018-10-22
124.程門弟子滿天下—程顥、程頤 - 2018-10-15
123.周敦頤與張橫渠—宋代新儒學的揭幕 - 2018-10-08
122.科學世界觀—現代文明的基石與價值迷失 - 2018-10-01
121.文藝復興—人的再生 - 2018-10-01
120.猶太、基督宗教文明—精神的解放與壓制 - 2018-09-24
119. 羅馬文明—兩希文化的揉合 - 2018-09-17
118. 希臘文明—西方文明的源頭 - 2018-09-10
116. 宋明理學—儒家思潮再興 - 2018-09-03
115. 隋唐佛學—中印文化到了水乳交融 - 2018-08-27
114. 魏晉玄學—唯顯生命的花爛映發 - 2018-08-20
113. 先秦時代的哲學思潮—中國文化價值觀念開展的階段 - 2018-08-13
112. 中國文化—這個概念為何如此別扭? - 2018-08-06
111. 文化是如何出現?—經驗實證與哲學的態度 - 2018-08-02
110. 藝術作品的本源—藝術與真理的關係 - 2018-07-30
109. 現象學—研究生命現象的方法論 - 2018-07-26
108. 體悟—透過主體親證的真理觀 - 2018-07-23
107. 泛值相對主義—一切爭議都是觀點與角度問題 - 2018-07-19
106. 抹去重來—一種逼近真理的方法 - 2018-07-16
105. 主觀、客觀再反思—價值、美醜都是主觀的嗎? - 2018-07-12
104. 「法性即無明」—另類的存在起源之構想 - 2018-07-09
103. 天籟境界—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 - 2018-07-05
102. 「無」—不存在的存在 - 2018-07-02
101. 上帝真的死了?永恆的神怎地會死? - 2018-06-28
100. 先知下山的序幕:《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 2018-06-25
99. 思想三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 2018-06-21
98. 理性對理性的剖析—思想的思想 - 2018-06-18
86. 人類知識的境況,我們能認識絕對的真理嗎? - 2018-05-07 a
97. 因果律則—命運的路途是跟隨著因果的? - 2018-06-14
96. 存在的給予性—對宇宙、生命意義的一種新詮釋 - 2018-06-11
95. 命運與文化創造—幸福、禍患、美、醜、善、惡是被決定的嗎? - 2018-06-04 b
94. 意識—當我意識「我」的意識,究竟是甚麼樣的思維活動? - 2018-06-04 a
93. 從生物演化的角度看人—人真的特別高貴? - 2018-05-28 b
92. 自由意志—人能自決自己的行為嗎? - 2018-05-28 a
90. 你希望趨吉避凶嗎?為何我們認為術數有許多盲點? - 2018-05-21 a
91. 數字聯想。數字秩序與宇宙的目的。 - 2018-05-21 b
89. 奧坎的剃刀(Ockham’ razor),科學方法的利器 - 2018-05-14 b
88. 何謂科學方法?科學方法是否最科學? - 2018-05-14 a
87. 為何歸納法(Induction)是人類認知世界的最基本方法? - 2018-05-07 b
85. 狹隘民族意識與廣義的民族意識,愛國其實不簡單 - 2018-04-30 b
84. 愛國情操,人有愛國的責任嗎? - 2018-04-30 a
82. 動物哲學,人與動物的價值如何判定? - 2018-04-23 a
83. 道法自然,愛護自然的哲學理據 - 2018-04-23 b
80. 何謂道德?人為何要受到道德所規範? - 2018-04-16 a
81. 效益主義與義務論的論爭,甚麼是善惡的標準依據? - 2018-04-16 b
79. 生命的幸福是不能追求的,只能迎接 - 2018-04-02
78. 存在的三種關係:人與我,我與自己,我與天地 - 2018-03-30
77. Outsider,存在的陌生人 - 2018-03-27
76. 生命太沉重,只能相視而笑 - 2018-03-24
75. 無用之用,成全了養以天年的「橒」 - 2018-03-21
74. 人生沉淪的本相,莊子與海德格的看法 - 2018-03-18
73.人性中的異與同:人類如何平衡二者? - 2018-03-15
72.普世價值的基礎:權力從何而來?平等是否奢求? - 2018-03-12
71.理性與良知原則:民主政治的兩塊基石 - 2018-03-09
70.公平與公義:生物演化能說明公平的要求,卻不能﹍ - 2018-03-06
69.穩定壓倒一切:鄧小平的話是真理唯一檢證的標準嗎? - 2018-03-03
68. 兩種自由:政治的自由與主體的自由 - 2018-02-28
67.生無可戀?斌仔的故事再反思 - 2018-02-25
66.質疑安樂死的論據:滑坡效應的危機 - 2018-02-22
65.支持安樂死的論據:生命應該由我作主! - 2018-02-19
64.解讀安樂死:安樂死在詞義上可能有誤導成份 - 2018-02-16
63.痛苦的處理:痛苦令人意志消磨,所以舒緩治療很重要 - 2018-02-13
62.甚麼是好死?賴活其實不及有一個好死的抉擇 - 2018-02-10
061.Home Coming。Peter the Rabbit告訴我們一個故事 - 2018-02-07
060.不枉此生。死亡讓我們重新認識生命的本相 - 2018-02-04
058. I am sorry ,Wilson。人為何會對一個排球道歉? - 2018-01-28
057.孤身走我路。死亡有一種獨自上路的無奈感 - 2018-01-25
059.親近的「他者」。孤獨是可以由愛去分擔 - 2018-02-01
056.怕黑的心理本源。黑暗是失去自我座標的死亡投影 - 2018-01-22
055.性與夫婦之道。原本中國人的性態度是怎樣的? - 2018-01-19
054.原罪與性。原罪觀讓西方文明渡過漫長的性壓抑階段 - 2018-01-16
053.愛與欲。浪漫愛情必然包含了憧憬與性慾兩面 - 2018-01-13
051.生命的拋擲性。人是「不知其來,亦不知其去」的漂泊者。 - 2018-01-07
050. 生死愛欲。四者構成人性中最糾結的環節 - 2018-01-04
052.第一身的死亡。每個人必須die for yourself - 2018-01-10
049.電影的哲學意含。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如何辨別? - 2017-01-01
047.繪畫與音樂。畢加索的繪畫美嗎?貝多芬的音樂好在哪裡? - 2017-12-26
048.詩與詩意。為何黑格爾認為詩是藝術的最高形式? - 2017-12-29
045.藝術的層序 / 046.建築與雕刻:藝術有沒有高低價值之分? - 2017-12-23
044.男女差異的本源:男女是否能衝破生理上的不平等? - 2017-12-20
043.女性主義簡介。女性主義是否女權主義、婦解運動? - 2017-12-17
042.情感與記憶。人類有兩種不同的記憶:自主的和非自主的 - 2017-12-14
041.快樂與幸福。快樂是直接的感受,而幸福是修行的成果 - 2017-12-11
040.同理心(Empathy)。自私基因如何會產生同情心? - 2017-12-08
039.自我保衛機制(下)。為何人會有恐懼症、強迫症? - 2017-12-05
038.自我保衛機制(上)。為何人會有焦慮、抑郁等情緒? - 2017-12-02
037.焦慮的理論。S.Freud論焦慮的源頭 - 2017-11-29
036.再論人生的意義(下),絕望的公式是D=S-M - 2017-11-25
035.再論人生的意義(上),為何人要逃避自由? - 2017-11-22
034.絕望感。絕望是不願面對自己的一種自我消耗行為 - 2017-11-19
033.煩悶與孤獨。無聊,煩悶,孤獨,最後陷溺為空虛、絕望 - 2017-11-16
032.仇恨感。仇恨何以會如此刻骨銘心? - 2017-11-13
031.妒忌感。兩類的妒忌:男女間的、競爭對手間的 - 2017-11-10
030.情緒的哲學。情緒一種打包機制 - 2017-11-07
029.佛家哲理(下)〈林中路〉2017-10-30
027.佛家哲理(上)〈林中路〉2017-10-28
026.道家哲理(下)〈林中路〉2017-10-26
025.道家哲理(上)〈林中路〉2017-10-24
024.儒家哲理(下)〈林中路〉2017-10-22
023.儒家哲理(上)〈林中路〉2017-10-20
022.心性論〈林中路〉2017-10-18
021.虛無主義(下)〈林中路〉2017-10-16
020.虛無主義(上)〈林中路〉2017-10-14
019.人生荒謬感(下)〈林中路〉2017-10-12
018.人生荒謬感(上)〈林中路〉2017-10-10
017.輕不着地(下)〈林中路〉2017-10-08
016.輕不着地(上)〈林中路〉2017-10-06
015.浪漫愛情(下)〈林中路〉2017-10-04
014.浪漫愛情(上)〈林中路〉2017-10-02
013.柏拉圖式之愛〈林中路〉2017-09-10
012.山洞之喻〈林中路〉2017-09-08
011.I-subject --I-object〈林中路〉2017-09-06
010.哲學的部門〈林中路〉2017-09-04
009.兩種真理(下)〈林中路〉2017-08-10
008.兩種真理(上)〈林中路〉2017-08-08
007.主觀與客觀〈林中路〉2017-08-06
006.人生的意義(下)〈林中路〉2017-08-04
005.人生的意義(上)〈林中路〉2017-08-02
004.好名心的根源〈林中路〉2017-07-21
003.毁譽現象〈林中路〉2017-07-19
哲學的起源〈林中路〉2017-07-17
哲學的發問〈林中路〉2017-07-15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