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5日星期六

2021-W38 Bookmark #11

非常充實的兩週,只是出於各種原因精神不濟,用了很多時間補眠。確實是時候正視睡眠時間這個大問題……

  1. Using Paper for Everyday Tasks - Xe

    Notepad或筆記簿很能考驗工作流程或記錄方式,正因為白紙一張,要是不去刻意整理或標記(例如奧野宣之的筆記法Bullet Journal之類),很容易會變得混亂——當然,有也不見得會整齊很多……另外,由於沒有預設的功能,也是試驗各種方法的好地方。

    對這部份比較感興趣:

    Something else I do is I keep a secondary notebook I call Knowledge. It started out as the notebook that I used to document errata for my homelab, but overall it's turned into a sort of secondary place to record other information as well as indexing other details across notebooks.
    • 也就是說雜亂筆記(scrap)至少要經過一重過濾才能使用。

    • 這一步用電腦不是更方便嗎?不過同為紙筆愛好者,也不是不能理解。

    • 然後,活頁紙 vs 記事簿之爭再次揭幕。

  2. 《魔法公主》: 一九九七年 宮崎駿與庵野秀明一起毀滅了這個世界 | 雜誌 | 聯合新聞網

    而在一九九七年的夏天,《魔法公主》那句短而有力、鼎鼎有名的電影文案「生きろ」(活下去),恰好與庵野秀明的「大家都去死吧」,在只相差一週上映的情況下,有了非常明顯的對比——有趣的是,兩部動畫的票房成績在當年日本電影票房榜上有名;從商業層面來看,同樣擁有複雜哲學思考的兩部動畫,皆大獲成功。

    各種各樣的對照都很有趣。

    「人類這種生物其實並不聰明,人類的存在本身也是不被祝福的,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必須活下去才行,我想製作的是這樣的一部電影。」

    「人類本身也是不被祝福的」,很喜歡這句話,當中似乎包含很多意思,亦能勾起許多情緒,但就算如此,之後只有一句「還是必須活下去」。真是奇怪。

    於是到了《風起了》,反覆說著的仍是「活下去」。

  3. 椎名蘭:當年老師做的示範區分趙孟頫,張玄和千字文 | Twitter

    看不出來千字文是哪幾字,按照A、B和C的句式來看,此處似乎分別指三種字體,那麼大概不是趙孟頫而是智永的千字文(?)

    算了,重點只是把教學部份擷取出來:

    • 張:左密右竦(疏)極為強烈

    • 黑:注意外輪廓及四點去勢

    • 墓:墓誌書體慣用結字,強調左下伸展,故撇劃方向主導左下體勢,切忌半伸

    • 南:字內空間慣於左密右踈

    • 愚:漸開體勢,注意聚散及兩點呼應

    • 寡:寡字寫法特殊但易寫,把握收放層次即可

    • 蒙:把握圖示點劃朝向,通過聚散處理整字收放關係

    • 聞:耳為(聞)主體,不可寫小

    • 碑:(田字橫劃起筆)切筆;(右下)長度注意;注意外拓線的筆劃長度

    • 師:(左上)入鋒起筆;(右下)懸針豎;(左下口字收筆)此處筆勢連貫覆蓋,但在書寫表達時動作需乾脆俐落

    • 集:中宮為三角形,如果兩線不相交則說明筆劃方向有問題

    • 之:捺先順時計,後逆時針;之字難度為捺劃弧度,如果弱化孤度捺劃則過於僵硬

  4. 隱藏的邱比特 解開荷蘭畫家維梅爾的畫中畫之謎 | DQ 地球圖輯隊 帶你看透全世界

    「在那個時代,修改別人的畫作很常見,畫作會根據不同人的品味做修改……現在我們會覺得很不可思議,你怎麼敢動維梅爾的畫,但好幾百年前的那些人並沒有那麼猶豫。」

    事實上,現代人也沒那麼猶豫(評論有人提到《Legal High》欸,我也是想起了那一段XD)。

    歷代大師畫廊的負責人、同時也是一位藝術史學家的科亞(Stephan Koja)提到,維梅爾在他的作品中重新蓋上新的顏料很正常,因為他過去曾多次這麼做,「他真的是個完美主義者,想要讓構圖最精準也最讓人信服」。

    「維梅爾最棒的地方就在,他讓事物保持開放性,並且讓我們的想像力自由馳騁,」德國藝術史學家科亞繼續說道:「不管是哪一種藝術,無論是音樂、劇場或電影都好,我認為你會喜歡的作品往往是本身帶點謎團的作品……就像電影導演會拋給你一點線索,然後讓你完成,這正是維梅爾擅長的地方。」。

    正因為知道畫中事物不是隨意出現,才能放心解謎,是創作者與觀者之間的互相猜度與信任。

  5. Spirited Away - Why Work Is Toxic - YouTube

    將資本主義濾鏡開到極致的解讀w不過標題起得真好,Work Is Toxic

    比較認同某段評論,《千與千尋》還是認可努力工作、適應工作環境的態度,未必是一面倒在譴責。

  6. The Psychology of Slytherin - YouTube

    影片解答的是「究竟因為分到史萊哲林才會做壞事,還是因為壞人都被分到史萊哲林?」,接著便是一堆(犯罪)心理學資訊XD

    滿有趣的,例如分析後才發現,馬份似乎並不是天生的史萊哲林。

    但依然不是我想要的分析。

  7. Stonehenge in Miniature (If only it was this easy!) – Realistic Scenery Vol.29 - YouTube

    就算用上3D打印,依然超級複雜啊www

    光是觀看快鏡過程已覺得煩瑣,能夠真正樂在其中的話,係愛啊哈利.jpg

  8. Emoji is not a Language - Xe

    總括來說就是:

    These all certainly encode meaning on their own, but meaning on its own doesn't make a language. Emoji certainly could become a language, but it would need a lot of work to become one. Even then it would likely fall into the other failings that International Auxiliary Languages that have fell into. It is easier to type emoji than it is to type things like Esperanto's "ĉ", but it's going to inherently encode assumptions in the creator's first language.

    Emoji is not a language, it's used to augment existing languages.

    不是太特別的文章,只是閱讀途中想起,說不定中文就是由Emoji變成語言的漫長演化過程。

  1. 錢鍾書是怎樣做讀書筆記 @ fairy的書香歲月~一葉扁舟 :: 痞客邦 ::

    上次提到魔鬼與博學,於是想起錢鍾書先生(。)這篇沒甚麼特別,本來想翻找提及他習慣「一週看中文、一週看外文」的內容,不料踏破天涯無覓處,維基百科早已備好答案

    錢的大學同學許振德在《水木清華四十年》一文中回憶道:「余在校四年期間,圖書館借書之多,恐無能與錢兄相比者,課外用功之勤恐亦乏其匹。」許後來在另一篇文章中又說錢鍾書「家學淵源,經史子集,無所不讀;一目十行,過目成誦,自謂『無書不讀,百家為通』。在校時,以一周讀中文經典,一周閱歐美名著,交5互行之,四年如一日。每赴圖書館借書還書,必懷抱五六巨冊,且奔且馳。且閱畢一冊,必作札記,美哲愛迪生所謂天才乃百分之九十九之血汗及百分之一之靈感合成之語,證之錢兄而益信其不謬。」

  1. How to Beat Procrastination - LessWrong

    內容先不談(談了也沒用ry),只是覺得這種寫法說服力總是很強,想學習一下,大致特色是:

    • 很多文獻支持(但文獻來源未有考究)

    • 逐步定義、分析、提議,令人覺得事事皆可解釋,而且有方法處理——對了,重點是這個。

    • 圖示看上去獨到的概念,比如「the procrastination equation」。又,理解這類概念很難刨根問柢,比如「為何是乘號而不是加號」之類,以我有限的數學知識無法解答,只能得出「Motivation跟Impulsiveness和Delay成反比,跟Expectancy和Value成正比」。到這個程度就好。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