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2日星期日

2021-W36 Bookmark #10

意識到自己有多不擅長打機,以及有多不服輸,為此花掉的時間嚴重超出預算,看來自己沒想像中那麼佛系XD從影響來看有好有壞,除了是對自制力的壓力測試(結果是epic fail w),還有各種方面的刺激。

與此相近的還有社交,消耗真是太大了……雖說完全斷絕是不可能的事,也並非沒有得著,問題是收入支出完全不成正比。一旦精力或時間消耗不受控制並超出預算,就有種很嚴重的失重感,像處於水底自由活動,但是不能呼吸也無法回到水面,不是很習慣這種狀態。

  1. How to Become a Game Designer - YouTube

    之前訂閱的Youtuber終於派上用場w主要鑰匙似乎是「Mechanics」。

  2. 芝士奶蓋綠茶

    平日很少買這類飲品,少得要是買了就足以記錄下來XD

    倒不是第一次喝w只是每次看到這種組合,還是會暗忖「這是甚麼鬼」,但不得不說甜膩與清新互相平衡,而且味道融合得很好,相近例子是忌廉溝鮮奶,味道分家的反面例子是咖啡加糖。讚美發明者。

  3. Beyond customization: build tools that grow with us | thesephist.com

    可以有能力說出「如果坊間沒有適合自己的工具,那就造一個」,何等帥氣。

    這篇主要提及工具與使用者(人)之間的平衡,要是其中一方過份僵化,則要另一方遷就,無論哪種都不是理想的處理方式。

    現況則是開發公司為了節省資源與時間,往往統一設計工具並配備客製化功能,這樣似乎可在固定工具與不同使用者需求之間取得平衡。

    • 困局一:越是能夠客製化的工具,通常越複雜,也就需要更長的學習時間(deeper learning curve)。

    • 困局二:「Customization only happens at the start」:雖然工具與使用者之間的溝通與妥協必然出現,但稍一不慎,很容易會變成由自己將就工具。「Grow, don't customize」一段談及了兩者之間的平衡問題。

    作者認為兩者同時發展(grow)才是雙贏的方向。

    去wiki了Emacs and Vim是甚麼……嗯,看不懂,暫時放棄。

    這種理念似乎可以通用於各種地方:

Add power by combining simple parts that work together, not adding options. This is better known as the UNIX philosophy, which states:

  • Write programs that do one thing and do it well.

  • Write programs to work together.

  • Write programs to handle text streams, because that is a universal interface.

  1. 文言 / wenyan‑lang 編程語言

    就是覺得超好笑(褒義)

  2. What makes a language... a language? - Martin Hilpert - YouTube

    It's a matter of politics. Period.

    還有,動畫很有心思。

  3. Ghost Of Tsushima - Iki Island Ambiance (waves, ocean, white noise) - YouTube

    是海邊啊這次,好棒。

  4. 人和書 ( Men and Books) : The hedgehog and the fox. The Roots of Romanticism by Isaiah Berlin 浪漫主義的根源

    閱讀筆記的佳作,沒有廢話、直接命中,完全符合「沒看過但想知道內容是甚麼」 + 「如果我看了的話會得到甚麼」的要求,還加入適當的評價與反面觀點,有夠貼心。

    這類筆記利於截取Handy takeaway,讚美作者的努力,另外重申一下個人理念還是原文閱讀無法取代。

    Handy takeaway:

    伯林又強調了前已申明的浪漫主義兩大原則,意志的必然張揚和否認事物結構。傳統思想堅持自然或德性的唯一,浪漫主義則強調意志和創造性;傳統以爲事物皆有一定的結構和秩序,浪漫主義則認爲實在乃是斷片和瞬間,是一種不可表達、不可言傳、生生不息的無意識力量。伯林並以藝術理論、政治學說、歷史觀、法學理論和音樂欣賞等領域來說明浪漫主義的這兩大原則深入各個領域。這兩個原則實際上也可歸結爲一點,那就是不可言傳和奔湧不息的意志和永恒創造活動,伯林稱此爲浪漫派運動的本質、浪漫主義的核心(頁138)。

    之前看到的Alain de Botton參考提到浪漫主義頌揚大自然與天真,貶低現代化的部份。不確定理解是否正確,而這段個人理解似乎有需要修正的地方,因為《霧海上的旅人》雖處理大自然的環境,強調的仍是那道傲然獨立的背影。

  1. 美學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有點在意的部份:

    伊曼努爾·康德(1790年《判斷批判》)認為,當感官獲得滿足時,審美主體便有享受、愉悅之感,從而得到美的享受。但判斷某物為「美」卻有第三個要求:對審美對象產生的愉悅感須通過深刻的思考,因為對美的判斷不僅是是感官上的,還是感性而理智的。

    故可以這樣認為:美學造詣和品味的高低決定了觀賞者詮釋美的水平。 美學是美的哲學概念,而個人的品味是通過教育過程積累的,是審美主體越過良莠不齊的大眾文化所萃取出的精英文化價值觀。布迪厄研究了社會精英對審美價值進行定義的依據,比如品味,以及對此不同程度的接受如何導致階級、文化背景和教育的差距。 康德認為,美是主觀的、普遍的,因此,有些東西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美麗的。

  1. 268 浮士德精神—不斷自我超越的幻象〈哲學五厘米〉2020-03-02 - YouTube

    最近對美學 / 理想的危險一面略感興趣,一些不成形的想法:我喜歡「明知無法到達卻依然要追求」(別說出夸父追日四個字!),這條道路終會出現「無論如何都要實現目標」的分岔口,而魔鬼的交易並不是那麼令人抗拒w

    不過,那種「真好啊,願時間停在這裡」的感覺說不定只有一瞬間?很快就不會滿足了。

2 則留言:

  1. 「夸父追日」是「夸父追日」,你喜歡的那個可以叫做「精衛填海」.....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