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日星期二

Si/Se、Te/Ti、Fi雜記

MBTI

處於「trying to figure this out」的階段,先從今早第一個疑惑入手好了。不太能分出Si / Ti,兩者最大分別:Ti是判斷功能,Si是感知功能。這裡提到的功能皆指主導功能。

結論:好,問題發現了。本來覺得可以不用理會第3、4項功能跟P / J,結果少了幾片拼圖就是不完整。與其說是分不出Si / Ti,不如說是不清楚Perceiving和Judging Functions的分別。感覺在拔雜草卻拔出個大蘿蔔,明明我不想要蘿蔔……】

判斷(J)與感知(P)的缺憾:資料庫比喻說不定要修正一下,應該是這樣:P是不斷補充資料庫內容的能力,J是以正確運用資料的能力,至於「資料庫」本體是甚麼,我不知道(。)】

Ti

依賴個人知識框架思考,但不一定是世俗通用的推論或客觀邏輯,Ti主導並非平日形容的「有邏輯」,而是框架之內自有邏輯,但框架可以是錯的。因此,「IxTPs are naturals at impartial assessment of facts and problems」。

不過Ti依重事實,得出的結果仍是以事實或知識為基礎(「事實」出錯則例外,例如假新聞)。比起來,Fi則是「我覺得」、「我喜歡」(。)如果Ti配合正確輸入(包括知識、客觀邏輯、精確分析的能力之類),就是灌入高級汽油的汽車,性能會變好,才會貼近平日形容的「有邏輯」。

Te

依賴知識建構的外在系統,依然不是日常提到的「有邏輯」。推到極端的Te是排除人性或情感因素的共產主(ry)AI判決系統(uses empirical data to make economical and effective decisions),這樣比較好懂。當然,正常情況下不會這樣,只是顯得判斷力較強、較果斷,也適合管理(大刀闊斧修正、採用最實惠的策略)或領導(因為管理得好,是務實型領袖)。

Si

顧名思義,著重感官相關的細節,但由於是內傾,並不是即時的感官體驗,而是經過內化(變成回憶)的經驗,或是別人的實踐。也就是說,Si擁有一座經驗資料庫,內存數量龐大的經驗,每次吸收新資訊時,就會從中翻出相近的內容比對參考。

資料庫的經驗也可以是「別人的實踐」,也就是已有的理論。Se才會著重於親歷其中的感官體驗。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