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感興趣的是「自我代入」與「善解人意」的分別,最初看到Fi和Fe的介紹,才發現即使同為理解他人,也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模式。顯然我是帶入自身感情代入他人的類型,想知道後者如何運作。
【結論是,依然不懂XD似乎在知識上明白了一點何謂「善解人意」,但理解不了怎樣運作。】
【:資料庫比喻說不定要修正一下,應該是這樣:P是不斷補充資料庫內容的能力,J是以正確運用資料的能力
Fi
善於留意內在的感受與喜好。按照內心感受、感情或喜好判斷,簡單來說就是「喜歡 / 不喜歡」。有些介紹會說Fi倚重「moral judgements」,但moral也可泛指一般意義的,似乎「」比較準確。Fi的準則以自身價值觀為基礎,與一般道德未必重合。
由於按自身認同的理念行事,因此追求authenticity(知行合一?),而行事準則與主流大眾不同的話,則會顯得自我。
有趣的是,即使同為Fi主導的人,要是奉為聖典的價值觀或喜好不同,也會火星撞地球。由於是內傾者,一言不合未必打架(大概),或許是觸發反感、堅持己見、拒絕交流。
感受他人情緒時,習慣將自己放進他人的軀殼裡做判斷,因此不一定能認同他人感受,是否「充滿同情」也按情況而定。如果Fi本身擁有龐大的情感/情緒資料庫,就像萬用搖控可以配對不同的電視,能夠對很多人的感受產生共鳴,便會顯得相當有同理心。
同上,價值觀與軀殼主人相反的話,Fi大概顯得漠不關心(或者真的不關心w),於是軀殼主人認為Fi沒有同理心。
Fi為輔助功能的話,即Se或Ne為主導,那麼「自身價值觀」與喜好更有迹可循(Se有根據,Ne無根據),沒那麼容易出現「不知為甚麼但總之不喜歡」的情況,不過Ne是發散思維,所以也許會很電波。
Fe
簡單來說,大概是「For the greater good」,以大多數人的感受或價值觀為判斷準則。即使自身未必得益或認同,也能選擇使大多數人得益的選擇。視乎角度,可能是善解人意,也可以是犠牲者或偽善者,或是リサ姉。
以下是消化後的比喻,不肯定對不對:
Fe善於處理別人(即外在、有別自身)的感受,會以大多數人的感受為模板資料庫(這個比較像Si),考慮他人感受時,會抽出樣本然後應對。Fe是指「抽樣本與應對」的能力,同時也能真切感受樣本的情緒,於是擁有同喜同悲的能力。
Fe為輔助功能的話,即Si / Ni為主導,對何謂「符合大多數人的感受 / 價值觀」的定義與判斷說不定會不同(Si經驗資料庫,Ni是神棍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