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4日星期一

自言自語:水鏡蛛網

ok這個份量是極限,以後不能拖延兩個月或以上(躺


冰山小企鵝:設計劇情 / Twitter

這個梗有趣。


❄尹 蘿❄ 極圈永久住民 - 奇幻文學的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Facebook「奇幻小說本質上很保守,總是鞏固傳統權力結構和階級」,真的是這樣嗎?很有趣的討論串。 - Plurk

忽然想起那句「神話屬於右翼」。


糟了scroll bar滾動時開始縮短往回跳,再不整理筆記就要變黑洞了(。)


小女孩跟大叔的組合,某程度上類似小動物陪著修理工人那種可愛影片?


太極雙魚、中庸之道都是實用層面上適用的理論,那麼請容我將極端留在筆下。


表姐:因為做錯事戇鳩嘅,唔係你未來男朋友/老公,戇鳩嘅係父母係原生家庭。呢個係打破有毒原生家庭嘅第一步,相信自己有改變,同父母唔一樣嘅能力。而且父母咁撚垃圾,要超越咁容易。 / Twitter

最後那句也太勵志。


冬錢臘鴨-MoDuck💙💛Commission Open:某意義上,張秋同Ginny都係同一類型嘅女仔,大家喺小說設定都係院花級靚女,如果從呢個角度睇…咁Harry只係個純粹外貌協會( / Twitter


比對最能迫出觀察對象的特質。


發現自己很喜歡「但是都無所謂了」句式,以刀慢動作劃去過往種種,彷彿看著自己逐點割開脈門,痛楚無法忽視但保持一臉漠然。然後布帛一分為二,邊緣尚留下絲絲毛邊,我仍端起一種不在乎的態度,因為被眼前事扯走了——是的,我不是主動向前,而是被拉扯著、被蠱惑了,注意力完全被牽走也顧不上,但我也是自願的,所以*一切都無所謂了*。


去左人生洗腦課程,記錄晒入面所有內容細節 | LIHKG

能夠用以身犯險的形式挑戰人性的都是勇者……


Cindy Wan:阿塗’s cartoon today is a look back, and also a 10 yrs later update to a previous one he did in 2013… It’s very cool and clever… / Twitter


わが宿のいささ群竹吹く風の音のかそけきこの夕べかも〜意味と現代語訳〜 | 文学の話

某日網上閒逛偶遇這段翻譯:

風動我家
細竹叢——
細微細微地,在
此刻黃昏
幽幽迴響……

接著想起「開簾風動竹,疑是故人來」。意境相似但情感上似無可比之處,一個是快門咔嚓捕獲一景,鑲在相框(語言與格式)內任君參悟,一個重點不在景致,卻將人拖進共情空間,未必是風動竹搖也不是是同一思念對象,「疑是」的恍惚卻是相似的。


「她對我確實是一片真心實意」,因為從沙彌香口中出來,就覺得這句很實在。


in general 養成偶像厲害之處就是沒有小覷人對「栽種」行為的不可自拔程度,「你在玫瑰身上所花費的時間,讓你的玫瑰花變得如此重要。」


Kat:關於支語這件事 我非常最近看到朱宥勳的影片 他的主張是比起區分支語,更應注重詞語的精確性,正因為我們的中文教育不太教導學生怎麼找出最適合的用詞,所以有很多似是而非 我滿喜歡這支影片的說法 也的確,分辨支語很難(要以49年為分界呢? 還是怎麼分?) 另外身為十幾年的譯者 1/2” / Twitter

從實用角度,要是難有或未有對等語,那為表準確還是得使用,比如「裝逼」、「白月光」(典故不論,但用法源於大陸)、之前新學的「疊甲」。另一種是選擇,女孩、女生、女人、小姐姐、姑娘、小姐,未嘗不能交替使用,要是討厭那就不用,原因不必太複雜,「我不喜歡」就夠了。


克列西雅自述「命運對我略施小懲」,喜歡這種語氣。倒霉又自得,有種故作優雅的作狀,狼狽嗎也確實狼狽,混合起來品味就覺得「這傢伙有點意思」,可愛。


我得徜徉於別人的世界裡,然後自行想像,或是玩弄一些別人所不知的符號(以顯得與別不同),然後定時從這個世界抽拉出各種詞句應用,直接在我的話語充當形容詞。但我仍然是在說別人的話,鸚鵡學舌無法擺脫。


自顧自high又自顧自冷卻,「不把對方看進眼內」,從另一角度看,這不是很純粹的戀人嗎x意識到自己是哪一個視角很重要啊,要是我們不站在同一角度,根本無法感同身受。


「斷崖式分手」生動得有點好笑ww跟「感情變化需要對方悟出來」一樣,那種好笑來自一種自貶的幽默。


表姐:#無人想知 / Twitter

カウンセラーの先生に「 メンタルが安定している人は、どんな人か 」きいたら「 ポジティブな人です 」とはいわないで『 ひとに興味がない人ですね 』と意外な答えだったので、理由をきくと【 ココロの問題や、ストレスの9割は、〝他人に期待するから〟 】と教えてもらって、人生ほんと楽になった。

向心理諮詢師詢問說「心理穩定的人是怎樣的人?」他沒有回答「是樂觀的人」,而是意外地說「是對他人不感興趣的人」。於是我問他原因,他告訴我【心理誤解和壓力的形成,90%是因為「期待他人(理解他人或被理解)」】
這個說法讓我真正地感到人生輕鬆許多。

因為多管閒事很累人。


Thread by @culturaltutor on Thread Reader App – Thread Reader App

有趣的觀察。


riku (@rikunow) / Twitter

最近喜歡看老虎。


三次元版的喜多彩虹光實在過份耀眼(太陽過猛要溶掉的意思


#WOMENSART:Gemma Correll, contemporary British cartoonist who currently lives and works in the US #WomensArt / Twitter

好可愛。


第一次看到「情緒要靠對方悟出來」時真的拍案而笑,沒錯極端來看其餘的方式都是死馬當活馬醫,這才是我對交流的真正態度:刻意溝通已落中下策,真心對質在我這裡價值不高。悟不出來沒關係,那就分流進包容體諒,悟出來了,就能登堂入室。


支撐我前行的是好勝之心。


散文有時像把手頭的邊角料掃掃,堆在一起應付應付,拼砌成一篇個人喜好與風格突出的散漫小品。於是邊角料與拼砌心思直接影響文章是否好看。


重看《哈利波特》,發現哈利總是餓,羅恩過於饞,伏地魔從不吃飯 - 新世相 - 微博

這個視角真有趣,想起那句「從前相府老太太看《儒林外史》,就看個吃」w寫得也很溫暖,感覺自己看的時候錯過了很多啊,就算是對美食的描述,也就是第一集在火車上大買特買和第三集的蜂蜜公爵最有印象,還有幽靈派對

之後看到這篇:《紅樓夢》裡,哪個姑娘最適合一起吃飯呢? - 知乎

真的很喜歡看這類入戲太深的想像w


Nothing ventured, nothing gained.


もふもふ動画:ルールを教えて欲しい / Twitter

皿三昧x


更在意與人交流的關係,我——跟——你——對話,必須出現主客關係,即使在交流過程自我消融,因與他者見解融合、進化,產生化學效應出現質變,即自我染上了他者的顏色,變成另一種色彩(不可逆的化學作用),「我」作為物質本身並不會就此消失。「是我,始終是我」。


記夢:現在回過神來,昨晚做了個不得了的夢……


I See the Light (From “Tangled” / Soundtrack Version) - YouTube

越聽越喜歡這首,柔軟親切,那份清亮保留了婉轉的脆弱美,而不是突出獨當一面的力量感(真人版《A Whole New World》就很有力量,原版則更溫婉)。但A Whole New World有點「我與你一同遊歷世界」的意味,這首是「Now that I see you」(這句好動人),更貼近傳統BG愛情故事裡的純粹情歌,那份依賴繾綣反倒更貼近前輩之作:

Cast of The Lion King - 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 (from “The Lion King”) - YouTube
(順帶一提,這裡的Simba很貼合個人心目中的王子聲線w)

還有個超白痴聯想但我必須要說……寫到這裡忽然記起Sarah的直女聲線XDDD

Kristen Bell, Santino Fontana - Love Is an Open Door (From “Frozen”/Sing-Along) - YouTube

這個則是傾蓋如故的歡快,還有小公主的天真與不經世事,加上Anna本來就是燦爛的小太陽,高亢明亮的歌聲就很適合。


百鳥💙💛:不是梗圖但覺得這張很有趣,會回想自己是不是每一格都讀過了。 / Twitter


別人看運動類節目:可以完成這項XXX挑戰好強。
我看運動類節目:也不是不懂欣賞運動型,但只靠衣服與身材堆砌而成的帥氣無法持久,內在氣質很重要,帥氣是性情裡的磊落清爽,但果然從喜好來說運動型始終不是最先吸引注意力的特質blablabla


老歌環節。

Taylor Swift - Teardrops On My Guitar (Original 2006 Audio) - YouTube

就是啊我印象中那句是so damn funny,變成just so funny聽上去總是怪怪的。

Teardrops on My Guitar lyrics: “so damn funny”??? : TaylorSwift

又,原來Picture to Burn也改了歌詞。


最近的遊戲是「一日行為觀察連連看」。


好想挖一個坑:「INFP的自我解剖」。


切身體會女人果然是善變的生物(x)


朋友的最大幫助是讓我感受到了一點交流的樂趣。


非無關聯想:


最近流行一個詞叫「疊甲」,你在心理學的概念叢裡可以拎出來很多個內涵相似的詞,卻都沒有這麼形像生動 - 崔慶龍 - 微博

原來有這個詞啊,內向者發言必須預先搭載的招式(。)


喜歡對人類情感的認真分析,那是認真對待的表現,且是無關實際操作的態度。


阿冥◇養老院F1輪椅錦標賽 - An angry uterus. 我真的好愛這個短劇,不過最棒的還是這則留言 「我媽真的是這樣跟我和我妹解釋月經的:子宮會花一個月替小寶寶裝潢嬰兒房,但如果卵子沒有受精,寶寶沒有來,子宮就會覺得「幹你娘白忙一場」,然後拆掉所有裝潢丟進我們所謂的月經裡」怎麼可以這麼精準 - Plurk

好可愛w但實際經歷一點都不可愛(。)


【MBTI】Fi到底是怎麼回事? | 榮格八維第三講 - 聲昔TV - bilibili

覺得有趣的部份:

  • Fi是分析人類情感意志的來去和因果的理性功能
  • 理解成化學,是情感的化學方程式:了解事物狀態的變化,化學就是「這個加這個等於這個,具體怎麼做的你可以花上1000年慢慢去研究,但是這件事我現在已經知道了,這是一個確定的規則」
  • 擅長描述、感受事物間情感間變化的道理
  • Fi能夠感受那種化學狀態,Ni則是觀察出來的
  • 「提前葬花」「她太清楚了」

這位自稱用INTP的角度解釋Fi,解釋起來有點像理科人試圖拆解文科用語,有種笨拙的努力w

「即使是在這方面不擅長還是要努力用自己的方式了解欣賞的對象」,還有一種是「無法理解對方表達的內容但能夠感受當中的善意與真誠」,何嘗不能稱得上*我能理解你*

——好像,還是不太能……

追加:所以很在意那句「她對我確實是一片真心實意」,撥開如障目之葉的對方的話語,我需要知道那份真心實意存在。


不斷重覆觀察 → 回憶 → 反思 → 實驗,修正反射弧導致的延誤,筆記反而成了再無餘裕整理的包袱。


記夢:跟同事去短途旅行,起初大家一枱吃飯,時間要趕不上了,我還想要湯拌飯,離座去端一碗,回來後只剩下一個同事還在座位,正埋頭玩手機,說朋友的小孩要到幼稚園面試,她要看直播挖情報分享給朋友(……)之後大多忘記了,我們好像穿過屋邨走了一段路。最後一幕是我們到了餐廳,牆壁上有Snoopy圖案,同事說「我們都要學習Charlie Brown的態度!」(那到底是甚麼態度?!),然後餐廳其實是台式甜品店,我們只得15分鐘時間,卻好奇餐牌內容,又挑不到想吃的甜品,本來想著來不及繼續行程了。旁邊的眼鏡路人忽然笑道:來不及原有的行程,就是新旅程的開始。驚覺很有道理,乾脆慢慢翻著餐牌,不管行程了。


WholesomeMemes:She’s in someone’s locket / Twitter

喜歡這句caption。首先想起的果然是樹璃。


關於安全感

安全感是盛與接,空落忐忑的心無處安放,但有人在樓下撐開氣墊說「掉下來也沒關係」,比起機智絕倫的風趣幽默,更看重的是有否認真聆聽並記著我說的話然後給予在不傷人範圍內的關切回應。


藝術家用 AI、感應器打造了一台沒有「鏡頭」的相機 - INSIDE

有點受衝擊,這件東西的意義在哪裡(「是藝術」)。

又,當初相機面世時,肖像畫家有何感想?


好書留聲協會有限公司

虬人講故事 Beardman Tells Story - YouTube

原來有不少廣東話有聲書欸。


TacoC:RT 看著紙本菜單決定好了,再用QR code點餐或結帳,這樣我覺得可以。 完全取消紙本菜單,連貼在桌上或牆上的都沒有,這種點餐體驗太糟糕了,會降低我再訪的意願。 / Twitter

同意,這也是電子版無法取代紙本體驗的原因之一。


不能否定在訊息不對等或素材不足的狀況下猜度有其趣味,算是一種有風險的遊戲。


物化與塵埃。


留在樹洞的觀察合集:

  • 以體貼與深諳他人喜好自居,一旦觸及相關話題語氣不免沾沾自喜,不忍告訴對方其實那些猜測有不少錯誤。
  • 痴而不靈,所以還有著泥濘感?
  • 痴人尚且有一份真心,這位更是一頭野獸。
  • 只有兩種模式:一張臭臉嵌著審視猜度的無情精明眼,或是戴上撲厚粉且演技低劣的客套面具。
  • 不喜交流,希望保持距離的意願彷彿化作幾寸厚的薄膜包裹全身,但得到求助時絕不推辭,不管要求有多麻煩。
  • 能夠對自己不曾深入接觸的課題侃侃而談,也許是老師特有的厚面皮。
  • 超級話癆,自稱獨自去旅行會忍不住自言自語,交流亦是長袖善舞跟誰都合得來,對話內容卻很有分寸,從不評論他人。
  • 一種人是「明知尷尬也非要說出來不可」,另一種是「有點尷尬那就死也不開口」。
  • 在資訊不足的情況下自行代入並附會,選擇自我陶醉而非聆聽(但本人認為是聆聽),所以傳球沒有默契。

我的文字跟我目前只能是私生關係。


Nerolin1970:This scene goes from lesbianism to Christianity to incest to egg laying in less than 2 minutes😭😭😭 / Twitter

(笑)


心目中最好的閱讀筆記還是批注,感想就該保留在未經編織的絮語狀態,是依附原文攀藤植物。


最後一哩鹿( ⓛ ω ⓛ🌈)🌸:陳時中坦言,自己開始戒菸後,其實「每天都想抽、無時無刻都想抽!」,但若是強壓想抽菸的念頭,反彈會越大,因此他給了抽菸念頭一個出口,他每當有抽菸的念頭時就告訴自己「明天再抽吧!」就這樣度過了300多天。 / Twitter

拖延症的正向用法好值得開發x


「見過於師方堪傳授」和「要用盡方法確保最蠢的人也能獨立操作」應當並不衝突。


說實話有點羨慕能夠輕鬆展現溫暖一面的人。從中學才開始出現「這原來就是關心啊」之類的概念,於是一直將「關心」分類為刻意的行為(並非本能般冒出來,需要時刻提醒且費力實行),繼而經過觀察,了解人要表達出關心才能讓他者感受關心(寫出來倒是很明顯的廢話)。沒有這些前提根本不可能感受「說出口的關心」重要之處……


明星終究是遙遠光鮮的陌生人,只有看得見夠得著的榜樣才能切實憾動內心。


《週日晚上左右》第二集:

像這種情況,之前我明明都獨自承受了,真想傾訴,我彷彿不存在於現實之中,這種無力感真讓人憤怒……我還是變得想要傾訴了啊。」

人還是無法活得像孤島啊,真是遺憾。


「我偏要勉強!」·「倘若我問心有愧呢?」 - 知乎

很喜歡看這類解讀——跟看八卦雜誌分別不算很大,不也是以物化視角(指視對象為無自主性情的虛擬人物)看待八卦主角,私自加上各種猜度,以滿足自己的推算癮。

「論心計智謀,小昭、周芷若和趙敏各有所長」很希望作者展開細說w

直搗核心的例子不敢苟同,後面的意思卻能夠理解:

范遙以為那是執拗的獨白,可其實,是趙敏成竹在胸的勝利宣言啊

正是張無忌的感情能給予趙敏說出「我偏要勉強」的底氣與自信,與《白馬嘯西風》的「有甚麽法子?」遙相對應,有句評論提到「李莫愁不是也到別人婚禮來偏要勉強,被天龍寺高僧轟走了」,也是這個道理,這樣一看李莫愁有點慘但忍不住笑了出來,抱歉(。)

近年越來越覺得「倘若我問心有愧呢?」很有韻味,該說餘韻無窮就是釣系精粹x 抽離反思當然會後怕會覺得是圈套,但現場聽到這麼一句話,誰能抵擋啊。

要知道光明頂武當五俠與張無忌相認,也沒一個去問「無忌孩兒,你的寒毒可痊癒了麼?」

這倒也是,合情合理……正是這種必須細思才能發覺的千迴百轉才動人,麻煩但動人。


藝術普及——也談談漢代隸書 | 本土文房 Instagram


雖然沒有藏品就不能回應,但共情上絕對能夠做到「給點顏色開染房」的程度,所以對同一種類的素材數量要求並不高。


口罩俠:我係電眼美女expert😌唔好挑我機 - Instagram

印象中還有個上班偷懶的game,撥電話經常過不了關w


Egas Moniz-Bandeira ᠡᡤᠠᠰ ᠮᠣᠨᠢᠰ ᠪᠠᠨᡩ᠋ᠠᠶᠢᠷᠠ:”This meme is very very funny, but it is also inviting a serious explainer 🧵 from yours truly about 0 in Sinitic languages (there’ll also be something funny later on). / Twitter


別說告解式交流了,我連好好說話後妥善改變現狀的經驗都寥寥可數,那還要怎樣相信平心靜氣溝通能解決問題。一旦陷入「需要坐下來好好溝通」的地步,不就說明已經交流無效了嗎,繼續寄望以話語剖白來認清各自的需求,還不如改為更簡單直接的交易,以利益或情感為貨幣,按價目給出相應水平的服務,說不定更能順利各取所需。


跟朋友討論「差別待遇」,最終結論是「喜歡才會有差別待遇」,先記著這句話。


為了分析與辨識而傷透腦筋不斷求證,又覺得已經不需求證(因為我*感知*到了),卻害怕陳述出來會觸發反向言靈而不願將思考清楚列出(一旦進行觀察就觀察不了最自然的狀態),何嘗不是一種迷信。


表姐:梁博士開講教大家做人 / Twitter

所以我越來越不喜歡「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這句話。


反射弧太長還是會讓觀察力打折扣,畢竟事後回憶精準度有限。


總是在事情發生後,我才賦予意義——不,那只算得上是附會意義,膽小者的行為。


從「鼻子上的瑕點」想到「獨自克服的獨腳戲」。


所有的猜測觀察行動試驗分析,都是出於趨避特定結果而行,但其實不會更改事態走向結果的路徑(?)


一些覺得很帥的小玩意:

Stability AI 日本公式:Stable Diffusionを使ったコカ・コーラのCMがすごすぎる / Twitter

Space | Cosmos | Galaxy:Moon Cycles | Instagram

Free Game Planet:Setris - play Tetris with sand! / Twitter

老林永生:抽屜裡的諸神之戰 / Twitter(純粹覺得標題很帥)

Hirokazu Yokohara:iPhoneで撮影しながらそれをリアルタイムで画像生成。自分の視点がアニメに変わるの凄く面白い。ARグラスで現実世界をアニメ世界へ変えるの一度は想像するよね / Twitter


「無法得知舞台上發生甚麼」

《Drive My Car》還有一幕很吸引,大致內容是兩位女演員在公園裡排練,珍妮絲摟著李有娜在她手心寫字,其他演員問家福她們做了甚麼,家福說因為她們都背向觀眾,當刻發生了甚麼只有那兩人知道。

即使是表演性質的活動,觀者依然無法掌握全貌,需要猜度的不確定性反而添加了真實感。


在B站看到某種類型的影評稱作「拉片」,最初還在想是甚麼拉片,其實是副音軌形式評論,或是影視版批注,非常有趣。

感想本是一段絮語,要與原文共生置於一景之內,才更有觀賞樂趣,那正是批注好看的地方。


總結近來所學:

  • 真心需要修飾
  • 於是真心表達需要溝通技巧
  • 交流可以跟對話內容甚至對話無關
  • 表達技巧氧化過甚會變成無趣的世故
  • 「要是不說出來,怎麼能懂呢」
  • 表達不夠觀察搭救但不能完全拯救

震驚而後知後覺,我並不是對人類不感興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