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2日星期四

《作りたい女と食べたい女》

 

關於譯名,日劇版更常用「想做飯的女人和想吃飯的女人」,漫畫台譯則是「想做料理的她與愛吃美食的她」,兩個都不想放在標題姑且就這樣

比嘉主演百合劇,怎能不看XD最初確實出於這種想法,但越看越喜歡,整部劇的節奏很舒服,最後覺得是可以當作BGM作品傍身的程度(指百無聊賴或心情煩悶時可以隨意翻看片段的避風港)。要說《昨日的美食》是不戴眼鏡去刻劃同性伴侶日常的作品,那這部甚至可以勾走同性戀元素,視作一部不戴眼鏡去看待人與人如何建立關係的作品。並不是要表達甚麼「只是剛好性別一樣」的垃圾話,而是類似幾原的看法

舉個例子,如果想描寫關於「愛」的內容。我覺得,如今要描寫男女角色之間的戀愛,是非常困難的。當我們把「愛」這個東西,作為男女之間的關係來描述時,她便成為了一種「橋段」。而這個橋段,從很久以前就已經有了。以前有部題為《愛與誠》的漫畫,在連載時就已經表露出套路化的感覺了。描寫男女之間的戀愛的難度,可見一斑。但是,如果我們跳轉到百合領域,將其作為隱喻,向人們呈現各種喻體的話,就很容易刻畫「愛」了。我覺得在當代,百合是一種非常好的描寫愛的體裁。最佳之處在於,不必誇張地去標新立異。我不喜歡那種絞盡心思的感覺。所以,即使心裡吶喊著「好想看關於愛的故事!」,卻沒什麼動畫可看,電影也很少。即使有,也有很重的、費盡心思的刻意感。

現在看來,對「百合是否屬於更容易描寫愛的體裁」一說也有點保留了(。)

回正題,這部最好看的地方是兩個社會人邂逅、熟悉、互信、交心的過程,彼此小心把握著距離、抱著忐忑又想親近的心朝對方前行,帶著令人憐愛的謹慎與勇氣。所幸作品的世界足夠溫柔,聆聽者與傾訴者必然有所著落,順(夢)暢(幻)程度可以比擬《只想告訴你》,可以說劇裡刻劃社會現況、女性地位之類的地方有寫實之處,但建立關係的部份則是完全理想形態。

電視劇以野本為主視角,春日又是寡言面冷的性情,除非她自己說出口,否則觀眾很難得知她的內心想法。但有一點很關鍵,要說出口的關心春日從不吝嗇,特別是野本身體不適的時候,她還會配合積極行動關顧野本,所以野本視角不無好處,觀者很能跟著逐步淪陷的女主角目光體會春日的溫柔體貼w此外,角色之間交流的台詞舒心而充滿安全感,無論距離的把握還是熱情的份量亦然,這是我最喜歡的地方。安全感是盛與接,空落的心無處安放,但在對方身上可以有所著落,而另一邊廂的正是出於在此基礎的信任,才願意拋出話頭。

春日向野本歸還食物盒,問她要不要一起出去玩,輕描淡寫說「一方面是感謝你,一方面是最近都沒怎麼見面」;同事邀請野本一起午飯,悄悄說「上次的話題我還想繼續聽」;野本跟春日稍微親近後才會說「春日你喜歡吃雞蛋吧?」;春日總是很坦率表示「因為有你在,我才會開始想要嘗試這些事情」;還有野本邀請春日過聖誕一段也非常可愛,小心翼翼光著腳朝海浪踏出第一步的樣子,甚至隔著螢幕都會感到緊張。說是直球,表達起來不無含蓄,以不顯負擔的輕盈客套包裹著「我想與你親近」的心意,是我所嚮往那種不需要明顯溝通的溝通x

後半表明野本經同事點化後發現對春日懷有戀心(順帶一提同事也很可愛),不在性向反思環節加入一驚一乍的起伏也很喜歡,該說正是這點才讓整部作品保留在脫離「橋段」的狀態,最後以兩人在新年一同在山頭欣賞日出作結,「我們相遇後擁有現在,亦能夠看到未來」,見證陌路相逢的人心意相通而走近,真好。

剛剛發現還會拍第二季,相當期待,不知道第二季會不會加入更多春日視角。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