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反串有種說不清的著迷,要是看古代文還滿喜歡看女扮男裝的橋段,加上之前看到LGBT新聞,順道梳理一下。
有人說男女始終大有不同,得按各自特質發展,履行天職,從而推論出大道理,認為陰陽調和方為正道,何等大氣,何等凜然。當事人卻認為自己支持兩性平等。還有一種是人人平等——「所有人都一樣」,於是大家按著字面意思去行動。每人身高各異,那就多除少補,有人幫矮子墊高,或吊著那人脖子試圖協助增高,有人看到高個子,要提刀把他雙腳砍掉。把那些累贅裝飾、漂亮衣物通通卸走,大家都赤條條的,看上去都一樣美麗,對人類真有自信。
如今日益常見的取態(評價先放一邊):
人可以選擇自己的性別(生理或心理或兩者皆是)
人應該擺脫刻板性別形象,以及這種形象帶來的不公平現象,例如衣著、職業選擇,乃至義務與權利。固然,刻板並非目前權力不平衡的唯一或主要原因。
放諸性取向,同理。
由此衍生,有說性取向乃至性別認同是流動的,「我愛的是你,與性別無關」——狹義來說是雙性戀或無性戀(重點:不是同性戀),「我非男非女,不屬於任何性別」——似乎屬於無性別。
總之,在話語裡,性別還是會分出男女有無。 「無」暫且不論,因為不知道還有沒有,既然有,並得以歸類並命名,那一定有其特質可論。將特質以字詞描述,為某種動態定了格,就像抓拍一樣,然後以此刻片面代指整體。久而久之,代指成為了整體,本來的面目被漸忘,於是又有「刻板印象」的說法以作警示。
以偏概全,刻板印象亦可視為代表事物的符號,大概是事物本身與模具的分別。現今視刻板印象為貶義,蓋因模具成了枷鎖,那是用法問題,毛病不在工具。
好像可以入正題了,我明明只想思考這個部份(。)
引用一下:
要是把經典男性幻想去除,就會覺得可愛,而去除的原因並非甚麼道德顧慮,只是因為美感被破壞(男性反省一下審美)。把幻想去除,似乎就能直視事物本身,並欣賞其美感。「金髮女郎適合被殺」的幻想具有女性特質嗎? 有。那有刻板印象嗎(物化先不論)? 有。美嗎? 我覺得還好,那換個例子——「冰山美人適合被虐」美嗎? 看吧www
那麼,美的到底是女性特質,還是刻板印象? 如果從這段來看,重點是刻板印象的外皮換上人格芯片,而可愛的地方正在於此。也就是說,美感至少有一部份來自刻板印象本身。反過來說,刻板印象有其美感。
到底有哪些呢,不清楚。不應該是來自科學的定義,而是類似
比如看寶塚男役,除了顏本身很正看著那肩寬身高,還有刻意掩蓋的身段(加入/掩去性別特質),明顯得近乎刻意對男性的模仿(添加刻板印象),就會覺得很吸引。但是,帥的地方在於「她以女性的身體模仿男性神態但看得出來還是女性」這件事,兩種性別特質的美感混合了,刻版中的刻版也滲入演技之中——角色本來也是一種刻板形象,從而帶來美學疊加的快樂w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