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0日星期一

防疫規例



一場疫症,就試出了大部分人所謂要堅守的信念和原則係可以任意更改,反抗者竟在歌頌服從,召集人在支持驅散,抗法者在呵斥違法,卻沒有誰覺得這個價值顛倒和沒有原則的自己是有問題的。這又要怪誰呢?豈不是人看不見自己原來沒有「本有」,只不過「在」不同環境「之中」柳隨風擺?
這次又印證了香港的政治環境惡劣之餘,整體氣候亦算不上成熟。

目前情況的確令人擔憂,首先是家居隔離者的手帶,先不論是否有人刻意演戲亂竄,卻讓人開始疑神疑鬼,在街上捕捉佩戴手帶的人,一旦發現立即篤灰。這是養成舉報風氣的第一步,只要再配合其他獎勵機制,藍絲廢老便會樂此不疲,如此,舉報情況就會一發不可收拾。其次就是所謂防疫措施,禁止4人以上集結、食肆餐桌必須隔開1.5米,差人隨時可以非法集結或其他罪名控告犯規者。幾個月前,大家都明白「三人同行即非法集結」有多荒謬,現在被「防疫」二字矇住雙眼,卻忘了這種規例是否合理,就算違反了,懲罰又會否過重。

所謂防疫規例對一般娛樂場所、食肆極為嚴苛,卻豁免了更高危的交通工具和工作場所,一看就知道目標根本不在防疫。要是真的希望遏止疫情,直接頒佈禁足令不就好了?政府現在的態度明顯就是「不了,香港人要返工」


2020年3月26日星期四

陶庵夢憶 - 越俗掃墓

越俗掃墓,男女袨服靚妝,畫船簫鼓,如杭州人遊湖,厚人薄鬼,率以為常。二十年前,中人之家尚用平水屋幘船,男女分兩截坐,不坐船,不鼓吹,先輩謔之曰:「以結上文兩節之意。」後漸華靡,雖監門小戶,男女必用兩坐船,必巾,必鼓吹,必歡呼鬯飲。下午必就其路之所近,遊庵堂、寺院及士夫家花園。
「以結上文兩節之意」,應該是「以結上墳兩截之意」,原梗來自朱子《大學章句》。

簡單生動,幾筆勾勒了華靡之狀,以杭州人遊湖為喻,配合後幾句「必巾必鼓吹」,抵死而有趣。「厚人薄鬼,率以為常」一句語氣淡然,不置褒貶,更見懷緬的情意。


清明時節雨紛紛,雖有行人欲斷魂,也有杏花飄酒香。掃墓本就熱鬧,幾家親戚難得聚首,一同出城拜祭,登高尋墓,一路上背著瓜果祭品,說說笑笑,頗有郊遊的味道。拜祭後,往往還要到酒樓飽餐一頓,敘一敘舊,重提新年輸了麻雀,要擇日報仇,或是抱怨端午未到,暑氣已盛,又要討論中秋、聖誕有何安排。雖是祭祖,亦是節慶。當然,奢靡過甚便不好了。

乙酉,順治二年(1645),軍隊駐守江邊,參考《東南紀事》。清軍侵略江南,同年出現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屠城,清廷頒發剃髮令。前後對比,更顯淒涼。


2020年3月22日星期日

Professor McGonagall


最近才發現 Pottermore 轉了頁面,登入後逛了一下,發現很多以往沒留意的文章,很好 XD 

這篇詳細介紹了麥教授的生平事蹟。 

麥教授是混血出身,聰明美麗的巫師母親愛上了忠厚虔誠的麻瓜父親(怎麼 J.K. Rowling 就愛這種配搭),由於受法律限制,母親一直向身為牧師的父親隱瞞身份,直至麥教授出生,魔法天賦逐漸顯現,母親知道不能再相瞞,終向父親坦白。愛並沒有因而消失,但這個家庭無疑出現裂縫,父親以忠厚誠實自居,卻要對信徒隱瞞這件大秘密,本為高材生的母親則一直收起魔杖,失意地活得像一個麻瓜。這種貌合神離為麥教授帶來很大影響,以至後來她愛上麻瓜男孩 Dougal McGregor 時,由於不想步父母後塵,到了訂婚時決定狠心拒絕。她寧願藏起對男孩的心意,也不願一輩子收起魔杖,儘管如此,收到男孩結婚的訊息時,她還是偷偷哭了。 

麥教授畢業後曾在魔法部工作一段時間,雖然表現不錯,年長的上司 Elphinstone Urquart 也很照顧她,但同事大多歧視麻瓜,讓她不太愉快。於是她放棄升職機會,回到霍格華茲教授變形學。她一直難忘當年愛上的麻瓜男孩,拒絕舊上司的屢次求婚,直至 McGregor 離世,才答應 Elphinstone,與他共度幸福的婚姻生活。兩人更搬到活米村居住,讓麥教授上班更加方便。可惜好景不長,三年後,Elphinstone 被 Venomous Tentacula(Fandom 譯作毒觸手)咬傷故去。自此,麥教授搬回霍格華茲,潛心工作。教員室內,一扇隱秘的房門之後,地板石磚鋪得疏疏落落,那裡就是她的居所。 

除了戀愛品味,麥教授也繼承了母親的聰明才智,同樣成為霍格華茲的高材生,無論是學業成績還是魁地奇都有出色表現。麥教授履歷相當顯赫,大概連妙麗也會瞠目結舌。她曾經是級長、女生主席,O.W.L 和 N.E.W.T 成績優異,還在鄧不利多教授指導下成為了化獸師。另一方面,麥教授更是天才魁地奇選手,不過七年級一次魁地奇球賽期間,因史萊哲林的人犯規把她撞倒,讓她摔斷了幾根肋骨,所以她一直對史萊哲林得到魁地奇冠軍很不樂意 XD 因此哈利當日擅自抓記憶球時,她也立刻推薦他當搜捕手。 

題外話,原來有「Hatstall」這個詞,指讓分類帽考慮得比較久的新生,比如哈利。麥教授和孚立維教授也是 Hatstall,分類帽一直糾結要將兩人分去葛萊芬多還是雷文赫勞。兩位院長後來憶及此事,總是開玩笑說如果當年結果不同,兩間學院的院長就要對調了。赫夫帕夫院長芽菜教授跟麥教授也是同期,約莫相差兩三年,兩人自學生時代已是摯友。

2020年3月21日星期六

Roselia - Bad Apple!! feat. nomico


背景的さよリサ真是深得我心XD

公佈 cover 曲的時候很驚喜,歌曲出來之後覺得有點不搭。這首編曲滿新鮮的(超級外行的感想),就是有點太溫柔,出現跟原曲迥異的風格。

Roselia 平日雖然呈現黑暗帥氣的歌德風格,本質還是發奮向上的積極派,而且還是越受挫折越能成長那種,唱 Bad Apple!! 就是感覺怪怪的。平日的 Cover 曲夠燃夠帥就可以把這種違和感蓋過去(而且我對歌詞不熟悉),不過這首東方名曲力量太強了,曲調再輕快再燃也掩不住那種淡漠與絕望。加上あいあい是那種充滿力量的溫暖聲線,唱這首歌就跟太陽底下說鬼故事一樣 XD

雖說如此,我還是很樂意聽到 Roselia 的翻唱這首 www 所以,武士道可以給我完整版嗎? 

2020年3月18日星期三

殘酷的美感

笔记:残酷的美感
帳號已注消,可惜。


這篇書評寫得真不錯。

一、概括內容雖多,但涵蓋了所有重點。(一)為小說內容,(二)為人物介紹、出場順序乃至轉變。篇幅雖長,但按比例而言,以兩部份總結全書內容甚至主題,並不過份。

二、不會強調「美學」、「美」,美醜兼顧,一來避免以名相模糊了讀者雙眼,二來此書本就平等描寫了美與醜,不宜著重一面。改以「南泉斬貓」公案貫穿美學命題確實更合適。

三、「金閣寺成為南泉刀下的貓」,再以金閣寺擁有「貓的性格」,雖然後者帶了刻板型象,但文氣連貫,也有趣味。

四、提到「日本式審美」的自訂命題,然後給予答案,旁觀他人的解題過程,就像閱讀推理小說,每次解開線索都豁然開朗,向著秘密步步迫近時,緊張又興趣,我很享受這種刺激。作者提到,日本文學「相當封閉,拒絕評論,尤其是粗魯的評論」。又從一段《金閣寺》的引文說起,認為這種細緻入微的敏銳,才有日本的建築,因為按川端康成的說法,日本庭園並不勻整,靠情感維持平衡。既是如此,以三島的細緻情感為鑰匙,感受他筆下的金閣寺,似乎是另一種欣賞建築的方法。所以作者才說「我把《金閣寺》拿出來剖析的秘密,就在於放棄『一般意義』上的建築評論,選擇了文學」,有趣。

五、多有書評解讀鶴川、溝口、柏木三人,認為是一體多面(或是多層才對)。作者則借題發揮,加入對川端與三島的看法,著實精彩,倒不如說令解讀得以昇華。不過引用三島的觀點時,多以《金閣寺》內容為主,尤其是書中的禪宗理念,不知道能否完全代表三島本人。

六、安藤忠雄,對建築方面毫無頭緒,Google 後卻發現了曾經見過的設計,所以這位大師說不定並非那麼陌生。關於安藤的〈牆的功用〉:有分寸地接納、切割、刀劈、整合——細心組合這幾詞語,發現確實是符合我對日本的想像。武士刀、千代紙、神社的橙紅與漆黑、紋路一絲不苟的碎石庭園、清渠兩旁林立的櫻花,這些都是牆的另一種演繹。

他們有時故意求「殘」,有時故意求「酷」,求「殘」後之「美」,「酷」後之「暖」。
按作者意思,這大概也是一種拒絕評論的審美。

以及,讀畢才發現評的是日本建築(笑)

2020年3月14日星期六

《金閣寺》三島由紀夫


上月到京都旅行,出發前特意閱讀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再行參觀。那日天氣很好,午後放晴,從金閣寺入口沿碎石小徑一直走,少頃便到了鏡湖池,金閣就在對岸了。隔湖望去,金漆牆身將冬日陽光徑直反射到遊人眼中,難以直視。這種輝煌景象彷彿帶著炫耀,然金閣本身則沉靜佇立,映著夕照,湖影搖曳。

金閣建築莊重而多變,色彩濃重,《金閣寺》脫胎於此,風格大致相近。書中描寫總是呈現一片濃彩重墨,在不祥的陰霾之中,透出妖異的美,比如有為子與情夫被殺的金剛院,高檯木架於深秋裡宛如白骨;主角溝口為亡父送葬時,陰雨天下波濤翻騰的海濱;當然,還有不同時節下的金閣寺。書中的金閣千變萬化,最初溝口對此多有憧憬,首次隨父親到了金閣寺參觀後,卻覺得寺院太過普通,虛有其表得令人失望。後來回到故鄉,金閣又漸漸變得像當初那般美。後來父親病故,溝口到了金閣寺做和尚,金閣變幻莫測的千種面貌便在三島筆下綻放。冬日裡銀妝雪裹,月夜中幽冷凄惶,山嵐前夕蘊藏不安與脆弱。湖影虛幻飄渺,更勝本體,模型則藏於閣內,儼然一顆心臟,整全而完美。


金閣的美變化多樣,連帶著溝口的內心世界亦難以理解,於是一直翻閱,心中疑團遲遲未能解開:到底為甚麼要燒掉金閣?


溝口因口吃與自身的醜陋而自卑,日積月累,內心陰暗面深不見底。同時,他對金閣的美沉迷得近乎執著的地步,這個美學符號已融入日常生活,縈繞不散,乃至他與女性歡好時,金閣的畫面亦浮現眼前,讓他難以動作。就算不是與美色相比,在自身醜陋面前,乃至住持與母親自私而污穢的心靈面前,金閣依然美得不可思議。溝口癡迷於金閣,甚至以「像金閣一樣美」為一種形容,但他亦因而痛恨金閣。


至此,似乎出現了矛盾。一方面,金閣是超越時空的永恆之美,同時虛幻飄渺。另一方面,二戰期間京都陷入空襲恐懼之中,或許只需一枚炸彈,這種永恆之美轉眼便毁於一旦。要真是那樣,多荒謬。溝口卻似乎被這念頭魘住,他忽然發現,這種脆弱令金閣展現更別樣的美了。


而朋人柏木更讓溝口這方面的意識加深。據書中描述,柏木有著一雙醜陋的 X 型腿,他從不因自身殘疾感到自卑,倒不如說那成了自我認同的一部份。此人能言善辨,經常向溝口傳達異於常人的哲理,有一次更為了搭訕假裝摔倒,半誘騙半威迫地讓某位女子將他帶回住宅。柏木的惡意扭曲赤裸,滿溢而出,卻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理所當然,正如他對待 X 型腿那般,他大方承認這份惡意,所以沒有溝口的掙扎畏縮,倒不如說,柏木因而成了引路的撒旦,讓溝口走向毁滅金閣的道路。


柏木的美學與溝口截然不同,按書中所述:


「他的嗜好僅限於瞬間消失的音樂或數日之間就枯萎的插花,他討厭建築和文學。他所以到金閣,無疑也只是為了尋求明月照耀的瞬間的金閣而來的。」
「沒有比音樂更像生命的東西了,雖然同樣是美,然而沒有比金閣更遠離生命、更像污辱生的美了。柏木奏罷《源氏車》的瞬間,音樂這個架空的生命消逝了,可他那醜陋的肉體和陰鬱的認識卻絲毫沒有損傷、沒有改變,且依然存在那裡。[…] 柏木所喜愛的就是美的無益,美通過自己體內卻不留下任何痕跡,它絕對不改變任何事物……對我來說,假如美也是這樣一種東西,那麼我的人生不知會變得多麼輕松啊。」

對柏木而言,美轉瞬即逝,真實的只有自己的惡意,以及醜陋的 X 型腿。他不去比較兩者,也不會將之混淆。溝口卻因而意識到金閣與生命的遙遠距離,因為實體建築的美感早已成為純粹的符號,至此,金閣的變幻濃彩便是「美」本身,既是觸碰不到、到達不了的美學概念,亦成了纏擾溝口的惡夢。面貌多變的是金閣,也是對美的追求,所以不受控制,不斷轉移飄散,令人忍不住追逐,又為不斷輪迴的徒勞感到無力。如果他看到了住持與母親的醜惡,見識到柏木的惡意,如果他希望與女子歡好,那就必須將金閣徹底摧毀。

為何要燒掉金閣?因為太美了,而眾生醜陋,那不就只能毁掉麼。

金閣大火後,溝口最後說:「我要活下去!」將金箔覆蓋的鳳凰置諸死地,才能掙脫軀體,浴火重生,那既是一種妥協,也不是一種妥協,大概只是無望追逐之中的可憐掙扎而已。

陶庵夢憶 - 金山夜戲


月光倒囊入水,江濤吞吐,露氣吸之,噀天為白。余大驚喜。移舟過金山寺,已二鼓矣。經龍王堂,入大殿,皆漆靜。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殘雪。余呼小僕攜戲具,盛張燈火大殿中,唱韓蘄王金山及長江大戰諸劇。
月光入水,暗流湧動,天地一白,更添靈異妖氣,似乎更貼近西洋的月亮意象。還好「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殘雪」兩句添了清平之氣,唱的又是大將擒賊之劇,不然半晚於寺內做戲,倒更像是百鬼夜行了。
山僧至山腳,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張公真乃妙人,紈絝有之胡鬧有之,這齣夜戲便如孩童戴起面具嚇人,童心未泯,頗有趣味。山僧看了一場熱鬧起了又散,目送諸人,竟與陳思王洛川遇神女有異曲同工之妙。

2020年3月12日星期四

追隨國師的朋友




近日遭Y君連番轟炸,不勝其擾。一向對陳雲沒有好感,這下更是煩厭之極

香港人無撚得救,仲連累海外的香港人被西人打,因為鳩戴口罩,證明自己有肺炎都出街去害人。
「鳩戴口罩累到比西人打」的邏輯跟「著得暴露搞到比人老強」相差無幾,先不論鳩戴口罩效用如何,「比西人打」還說得理所當然,對施暴者隻字不提,一味怪罪於受害者,到底是誰將自己標籤為東亞病夫呢。

至於鳩戴口罩,本來就是個人自由。以香港來說,生病或防疫時戴口罩很平常,反送中運動後有事沒事戴口罩的人更多了。至於日本,上月到關西旅行,也有一半人戴口罩,對他們來說,這是很普通的習慣,連「證明自己有病都出街」的潛台詞都沒有。我就是想擋著半張臉出街,你吹咩?

再看下圖,「鳩戴口罩」屬於 Strong community response 吧。我怕死,打人的西人和鳩戴口罩的香港人,那我還是選擇後者。 
 



2020年3月11日星期三

工藤晴香「MY VOICE」


平日很少聽電音,最初有點不習慣,聽久了現在有點上癮 XD  


而且作詞由くどはる一手包辦,加上這個又帥又時尚的 MV,超有性格的啊,太 rock 了這個女人!

同樣是貫徹信念一往無前,卻完全是工藤小姐的風格——明知現實如此亦直面殘酷,即使迷茫尚未褪去,也要向前邁進。她的目標大概並非在頂點狂傲綻放,而是一步一步,讓「My Voice」響徹天際。這麼說,似乎跟說出「我想留下自己的音色」的某人也有相似之處。

太有性格了,越來越喜歡這個人。

2020年3月9日星期一

《The Hobbit》J. R. R. Tolkien



《哈比人歷險記》本屬兒童文學,劇情迭起卻不複雜,主角哈比人 Bilbo 本來窩在家中安穩舒適,也不喜歡冒險,某日因巫師 Gandalf 暗中安排,糊裡糊塗半推半就跟著一堆矮人踏上冒險之旅。一行人遇上山怪(Troll)、哥布林(Goblin)、毒蜘蛛、精靈等生物,穿過重重障礙,前往 Lonely Mountain 屠龍報仇,重奪本屬於矮人國王的寶藏。Bilbo 則在旅途中得到魔戒,借助戒指的隱身魔力,還有自身的勇氣與智慧,為矮人屢次解決問題。這位哈比人著實可憐,開頭跟遇上騙徒被拐走大概沒分別,而且矮人貪錢、愛吹噓,形象並不討喜,所以從一開始就不怎麼熱衷後續發展。我也明白奇幻故事的主角多半被動進入魔幻世界,然後踏上冒險之旅,但《哈比人》這裡的開展未免太粗暴(笑)

雖說以前不曾拜讀魔戒系列,但《哈比人歷險記》鋪展的世界卻不陌生,從中土世界的地圖、矮人大戰惡龍的劇情,到精靈、矮人、山怪、哥林布種種生物,都不陌生。這本小說早在1937年出版,世界觀卻完整而恢宏,大氣磅礡,甚至不難發現,現今的魔幻作品多半帶著其影子。閱讀時不免想起金庸,平日看武俠小說,十有八九總帶著金書的味道,比如五嶽劍派啊、正邪顛倒啊、內功心法之類。誠然,托爾金在幻想文學的地位實不亞於此,書中設定即使大多汲取自神話傳說,卻一如金庸小說自成武俠範本,此書也為魔幻文學奠定基礎,很多生物「屬性已定」,比如哥布林屬邪惡陣營、山怪龐大卻愚蠢、精靈是智慧的化身等等,就像是 RPG 遊戲角色,一旦分好職位,行事性格便不會離譜。正邪分明,即使矮人與 Bilbo 的性格較其他角色豐富,人物內心的掙扎亦不足以引起巨大衝突,重大的劇情只會隨著世界觀鋪開而得以發展。


比起劇情,或許此書的世界觀更引人入勝,而令人驚託的正是作者托爾金。他筆下的魔幻世界一直以完整宏大見稱,光是自造精靈語已經誇張得要命了。近日在維基閒逛,才發現中土大陸竟有一部完整的歷史,族種、文化、史詩、地理一應俱全,作者憑一己之力(或是多於一人之力)創世,然後成為新世界的神,每念及此,都覺得非常震撼。如果魔法與幻想真的存在,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魔幻傳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