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8日星期日

自言自語:交流

「我永遠喜歡」跟小學生摟著孖公仔死黨說「我們要永遠在一起」的「永遠」是對等的。


這段thread提到直播工作過程會否對傳遞幽微知識有所幫助。

這位好像曾說過(在podcast?),運動員透過觀察他人的動作、反覆練習,就能有出色表現,但knowledge work很多時候在腦內發生,我們無法知道對方打鍵盤時到底在想甚麼,於是難以傳授或學習。

Andy Matuschak:"I felt some hazy sense of “performing” while on stream. This is certainly bad: I need to feel totally unfettered by social expectations in my creative space. Otherwise I’ll be afraid to do hard things, or follow impulses I don’t understand. Maybe performativity would diminish." / Twitter

題外話,想起那位提到自己會「盛大地表演下去」,不過跟這裡說的不是一回事。想說的是這段:

Andy Matuschak:"In a “rubber ducky” sense, forcing myself to narrate could be helpful. Sometimes things becomes clearer when I try to explain why I’m confused. But some mental trails are simply inchoate, and will remain so for quite some time. Trying to make them legible can damage them." / Twitter

一項檢查工作之中,要是需要確認的細節過多,發現在腦內自言自語有點效用,可以確保自己不會發愣了幾秒而錯過一兩項細節,不然又要從頭檢查,陷入輪迴地獄——這樣說來,似乎更像是Pointing and calling

思考時不可能時時言說,思緒仍是渾沌不穩的狀態,思索、打字、書寫、說話,每種形式的轉變都會影響成品形狀。

DarkAsk - 關於筆記的方式。 - Plurk

想起有次CI考試是只聽一遍英文演講,然後用英文覆述出來,結果考得超慘,老師還特地過來關心了(。)

所以,速記與抓重點的能力確實需要刻意去學(雖然現在也沒有很好)

工作時做筆記的方式有點不同。抓重點跟速記固然是必要技能,工作更需要囫圇吞棗,無論是否明白,總之先把步驟全記下來,之後才回座位慢慢理解,畢竟同事沒那麼好耐性再解釋一遍。

所以這類影片又跟學習筆記一類有點分別,滿有趣的:

How to Take Notes for Work - Note-taking Tutorial for Professionals - YouTube

……怎麼工作mode還沒關上。


目前觀察,高壓情況下耐著性子跟人交流的capacity約為兩週,但沒問題,還是可以繼續。


中學知識風化得超嚴重,用排除法也答不上來XD

兩種功能的分別:

  • 分配功能(allocating function)的效果在生產者,價格是一種信號,他們可參照貨品價格,考慮對貨品的資源分配。

  • 配給功能(rationing function)效果在買家,按這篇的說法,價格是競爭準則,有能力且願意購買者能得到商品。

未來城市:試當真 賣飛經濟學 MIRROR唔啱使? - 20210815 - CULTURE & LEISURE - 明報OL網

「願意買」跟「希望買」是兩種概念,畢竟絕大部份情況下當然免費最好,前者指的是買家之間需要競爭且必須付費的情況下,他們願意並有能力去購買。理想情況是專家提到的「讀心術」:我們清楚每個買家願意付出的價格,按此向其收費,但在商品數量有限的情況下,依然是價高者得——這就是現行遊戲規則。

試當真這種賣票方式成就了一場「貼近理論的現實操作」表演,更重要的是主辦方能夠賺錢,宣傳方面亦引起話題(甚至出現在DSE試題)。至於是否值得推而廣之,或是有效杜絕黃牛,則還有討論空間。

賣票需要顧慮的是門票數量有限,如何讓主辦方賺錢之餘,真正想看的人也能買到票。難以處理的是後半部份。

問題在於「想看的人」之中包括經濟能力稍遜的fans,雖然會開玩笑說買不到即「愛不夠」,事實上錢不夠就是不夠,主辦方出於宣傳與可持續性的考慮,不可能不顧慮這些fans。而黃牛飛令人詬病,正是破壞了fans以時間成本換取門票的機會(因為黃牛黨的時間更不值錢)。要是黃牛飛賣出,依然回歸價高者得的遊戲,主辦法不能賺錢,fans(「真正想看的人」)不能受惠。但這些對試當真來說,都不是迫切要處理的難題。

當然也不是說他們不受歡迎XD要是沒人願意看,票價再低,貼錢貼蛇齋餅糉也沒用。


中國人的無趣乏味與爛中文。

一、

只會重複留下「甚麼路易十六」或格式相近的評論,再好笑的梗被無腦地拾人牙慧(就是不想用「複讀」)也會瞬間貶值。換個平台甚至會加上doge emoji,又老土又欠缺品味。

二、

TA大概率不是个正经人。

TA你老母大概率你老母。

三、

打脸〇〇

看人出糗的惡意洋溢而出,再說,「打臉」本是一個完整詞組,為甚麼要當作動詞使用?我打救你,「打救」是動詞。我打鳩你,「鳩」用來加強語氣。總不能說「我打人你」吧,甚麼東西。

四、

這次的評論滿好看的w

評論有位說「感觉一开始说出可以接地气不能接地府的人只是想整个活,夸张一下作品的离谱程度来间接表达一下自己的惊叹程度。只是后来没想到有人奉之圭臬了吧?」,其實跟第一點類似,第一次聽是覺得有趣(不過這個例子還是爛俗而非有趣,只是貼近他們口中的「抖機靈」),後來者卻只懂再三重複或續寫成一串排比,那只會帶來反效果,變成笑話裡的狼來了。


有趣的是,在名為〈爭吵〉的一章想通了交流的重要性,所以說教並沒甚麼用(。)


需要假象、半透明紗簾、白色糖衣、喜歡的音樂,然後為了麻醉效果衍生的虛幻快樂,似乎就能努力一點活下去了。


【影評】鄧不利多的秘密- 我們還回得去嗎? | 超粒方 - YouTube

【鄧布利多的秘密】影評,深扒鄧布利多的秘密 | 我愛魔法世界,但片方卻不愛我 - YouTube

我很認同,槽點真的很多,這部電影非常需要配合彈幕食用,在戲院看要保持安靜,憋得有點痛苦XD

能夠熬過第二集還來看的觀眾,肯定也只剩下最忠實的哈粉了吧。

第二集也還好,但看過第三集(而假設還會有第四集)還去看的應該真是(ry

也許本來沒抱期望,所以沒有太大感慨。對我來說,第七部下集結束的那刻,《哈利波特》已經落幕,其他都是可有可無的情懷。


到長輩家吃飯,看了一集韓劇一集日劇。

日劇的完成度我很喜歡,也許很公式,充斥著雞湯與方使截圖的金句位,顯然而見的主題和對比呼應我都很喜歡,所謂匠心不就是能夠讓人察覺出來的刻意心思嗎。

就是很喜歡看劇。能夠以旁觀身份沉浸在故事中,經過一集集滾雪球累積所有情感與期待,享受單集佳作的完成度,充滿興致地拆解串連每集的線索,一向是讓我著迷不已的體驗。


是很難受但總之明白了交流的重要之處。


非常喜歡動畫播出「私は薔薇の命を授かり 情熱を燃やして生きてくいつでも」那段,簡直是一見鍾情的心動。

華麗而激烈的帶刺薔薇太美了。


這種面對黑暗的孤獨感是我很愛的(想像中的)紗夜。


短視令人重拾快樂。

就像那人說的,很多時候只能「煮到埋嚟就食」。


要記住:對話有時是需要的,不要一味放棄交流。

……就算是自我告誡,還是覺得火大,要是聽到有人為此說教,真的百分之百內心咒人全家。


無法擺脫隨機掉落的吸引力。


我沒有預留一個課題的思考時間,用耳機堵上大腦,那自然只能得到棉花,不然還能期待甚麽呢。


夏天,在經過改裝的狹窄座位擠著坐,大腿手臂兩側傳來陌生人的熱度,源源不絕且無法逃離,一日之計始於噁心的早晨。


不要在床上做決定(指不要在失眠時考慮重要的事)


除了知識與感想,不要回頭。


最悪だ。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