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作品的才氣可以感受出來,一如《利茲與青鳥》的人物小動作與氣氛,一如《Kill la Kill》的震撼對打或登場畫面,自然還有百花繚亂(亂用詞)的《少女革命》,只要看一遍,就能感受其氣勢與巧思,然後陷於莫測變化之中,不住驚嘆到底是怎樣的創作者才能構思這樣的作品。這部動畫顯然亦是當中一員,光是,靈動生氣已躍然眼前。
若說《白箱》是給動畫的溫厚情書,這部則甩出一句狂暴的「鑽頭是男人的浪漫!」——這就是動畫的浪漫,這就是我們的堅持。為此,製作組以五花百門的表現手法,印證了畫師水崎燕在第7話結尾的話:
說不定存在那種拼了命也想看到鏈鋸震動的人,我想看到鏈鋸的鋸刃跳動的樣子,我為這份執著而生,就算大部份的人不會關注細節,我也要拯救自己,我得告訴那些為每一個細節而感動的人們,告訴他們,我就在這裡!
多狂啊,匠人自有匠人的驕傲,這也是他們咬牙堅持下去的動力,淺草亦提過這句:
最強的世界只能靠自己親手畫出來。
與之相輔相成的抑制力兼引爆器則是金森,此處必須引用Netflix選取的預覽,每次點進去時都忍不住看一遍:
水崎氏,你要不要和這位淺草綠一起做動畫呢?
(兩人支支吾吾說著不行)
(摔牛奶瓶)前途有望的年輕人怎麼能因為這種無聊之事踟躕不前!你們到底想不想做動畫?既然不能加入動畫研究部,成立一個新社團不就好了嗎?我們還沒成為社會的一份子,沒甚麼可失去的,風險為零。我雖然沒有製作動畫的經驗,但其他方面的支持,我承諾都會提供。
然後金森立刻表示是為了大賺一筆而行動。
於是映像研的事業就此開始,淺草成為監督,水崎是原畫師,金森則是製片人。動畫製作固然不會單憑三個女子高中生就能完成,三人只分別代表過程中的核心角色,整部作品以此構成骨架,清楚介紹了基本的製作流程。以少數人物為縮影而不減真實,很欣賞這種凝煉感。
相近的情況還有濃縮而天馬行空的世界觀。
首先是主角所居地芝濱,三人交談時會不經意提及當地氣候、歷史,一些荒廢遺跡似乎也在暗示此處的過去,例如被水淹沒的停車場與隧道、廢置的鐘樓之類,可見設定即使不是極為完整,也有值得探究的地方,要是抓著創作人問「為甚麼這裡看起來這個樣子」,也會得到答案。
這個建造在水上的學校,經過數次的加蓋改建,構造可謂複雜離奇,讓人一頭霧水的高底差、通向小鎮的橋、從校內看不到的時鐘,我們平時看到的,卻是對岸的時鐘,簡直就是公立迷宮,我要以這學校為舞臺,製作動畫!
淺草第一集已經介紹了芝濱的奇特設計,三人最近確實以此地為動畫《芝濱UFO大戰!》的舞臺,對這座城市實在善用到底。
其次,則是三人所處的學校似乎是社會縮影,從謀圖設立映像研,到向學生會爭取預算、接受社團委託在大芝濱祭推出動畫預告片,人物交流更為成熟——更加向「骯髒的大人」靠攏。此處倒非貶義,添加了成年人的複雜考慮,才讓故事變化更為豐富。另一方面,正如學生會書記在第10集提到:
學校也不是社會的縮影啊,學校是獨立的世界,要是得太出去,學校就保護不了你們了。
學校的功能得以保留,在寫實風格與故事之間隔了層紗,胡鬧起來也顯得恣意佻皮,充滿青春氣息。
整部作品如同精緻的魚缸,卻不見束手束腳,四壁之內包羅萬象,自成生態球,無形中呼應了「」的美學。
淺草、水崎、金森就是三把刀,張張利,各有所長,各有魅力。水崎身懷匠人的驕傲和技術,淺草則有創作者的自由與深廣,金森身為執行計劃者,行動力非凡,提鋼挈領的能力亦令人印象深刻,例如她(設定上來說)即使沒有太多關於動畫的知識,還是能迅速抓住當下需要解決的問題,然後制定計劃逼迫另外兩人立刻開工w意外發現金森最吸引我XD也許因為我是無法自律的人,更加尊敬性格刻己而有魄力的人物。
三人從不同角度呈現創作的複合過程,當中不乏堅持與妥協、理想與有限資源的衝突,金森的話卻點明了一切努力的最終目的:
完成不了的話就沒有意義!
完美的作品不可能創作出來,她們只能以有限的時間及資源,盡力將腦內的畫面具現化,完成後再說一句「需要改進的地方還多得很呢」,再接再厲。
借用某篇評論的標題:。看到傳遞這種精神的作品,格外歡喜。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