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找到想要的東西了w不是fandom propaganda或煽情解讀,是分析
「Gryffindor, Smart, Yellow and Evil」
開頭這句一語中的,有夠損XD確實如影片所言,如果經過梳理,會發現《哈利波特》是兩個學院之間的故事,正邪陣營的代表人物絕大部份出自葛萊分多與史萊哲林,若再仔細一點,認真描繪的僅僅是出自葛萊分多的人而已,除此以外的學院或面目模糊,或空洞刻板。
單面向的缺憾,只能靠同人補完,對原作來說,卻是無法開脫的缺點,誠如影片提到,人物因而受影響而出現矛盾。比如石內卜,即使偏心又擅用老師權力,也不能是魔法世界的德思禮,畢竟他可是混血王子,表現出高智商一面才更合理。
評論則提到分類的另一種尷尬之處:用以區分四個學院的特質並非專屬(exclusive),情況類似坊間心理測驗模稜兩可的答案。勇敢、智慧、忠厚、有野心可以同時出現在同一人身上,弗雷、喬治充滿創意,正適合雷文克勞,矢志創業還開了店,卻又有史萊哲林的潛質了。而克拉高爾對馬份如此忠誠,按照分類規則,明明應該分到赫夫帕夫。
「決定我們成為哪種人的不是能力,而是我們的選擇。」
雖然鄧不利多說過這句話,也提到分類儀式的缺點,卻沒有變革的打算,那自然是作者的問題w除了原作,從/幾本相關出版書可見,羅琳更傾向擴展《哈利波特》的世界而少有修補。再說,分類儀式可是作品的核心設定,反正大家都愛標籤化然後自動埋堆,保持原狀何樂而不為。
出於世界的自動修正(。),四個學院便在同人衍生其他特質,包括但不限於:
葛萊分多:重情重義、積極愛闖禍,喜歡找朋友,愛抱打不平,英雄主義的騎士、天賜主角。
赫夫帕夫:熱愛生活,尤愛美食,平和忠厚,養生而佛系。
雷文克勞:聰明敏捷,間或電波,熱愛學習,在學習相關的事上不擇手段。
史萊哲林:對朋友很好(利益一致的話),由此衍生成「對自己人無底線包容」加上有野心、不擇手段,還添加愛展示/重視美學的設定,進而變成冷靜優雅的貴族感。
當中,史萊哲林形象轉變極大,因為原作的史萊哲林根本全是壞人,跟讀者想像之間的空隙最大。其實故事一旦面世,「真正的史萊哲林」已難以存在,發展到如今,原作就是羅琳眼中的史萊哲林,其餘則是觀眾眼中的史萊哲林。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