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日星期三

浪漫主義與香港社運

友人在Facebook貼出這篇文章:

浪漫主義幽靈盤踞香港社運


初閱時覺得不無道理,但細看之下還是膠膠地,大概是國師追隨者的風格。除去這一層,過份的浪漫主義確實不可取——比起浪漫主義,不如說是將運動膠化 / 變得兒戲的用字。說到底,這場運動的年輕人或普羅大眾佔了很大部份,平民的粗淺用語、玩味的文字遊戲,或者諸如此類的浪漫表達在文宣之中比比皆是,私以為無相大雅,倒不如說這種「膠膠地」也是香港特色之一。與其批評浪漫主義(並不完全是浪漫主義吧?),倒不如開宗明義強調五大訴求要堅持到底,亦不能忘記所有受害、受傷、受苦的抗爭者,更要保留抵抗極權暴政的決心。


這一層的提問很有意思。
123


跟L君討論,他認為社運還是需要浪漫主義,社會大眾需要受到「感召」,方能凝聚力量,否則便與軍隊無異。深以為然。

有人視這場運動為社運,有人視為推翻滿清的革命,雖則運動本身兩者兼備,但不同的認知代表了黃營光譜的追求亦有差異,這樣會影響運動推進的程度和結果。看看「香港獨立,唯一出路」這句標語直至目前依然留有爭議就知道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