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換個角度:你能為這種美付出多少(。)
空有賭徒的幻想,沒有賭徒的心智魄力(瘋狂) 。
同擔拒否(X)
社交恐懼(O)
托家用WiFi的福,Youtube開始給我推薦黃凱芹。
每次都空耳成「將心聲鋪滿魚絲的晚上」,我明白了這就是傳說中的願者上釣(x)
凡牽涉人事,我就是縮頭烏龜。
被問及對人物的喜愛是哪種視角,那真是不好回答,把這層揭出來了對誰都沒好處不是嗎,非要扯人下水,其實是對我比較沒好處。盡可能不讓喜愛變成指標或標準,可以是一種能夠觀察的趨勢,但不想被拿捏與定義。
比如,不輕易說出「這是 / 不是我的菜」,太真心了(。)
看了一會蛋糕。
避之則吉的那種叫。
原來是香港特產,起源發展確實很香港特色w跟瑞士無關,而是「在十九世紀與巴滕伯格蛋糕、冬甩和維多利亞海綿蛋糕同期發明」,看上去不怎麼好吃。大概就是「切蛋」。
長崎蛋糕喚作的原因:「自16世紀開始在日本長崎發展起來,這種蛋糕的原型來自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卡斯蒂亞王國」,而且經本土化改造,做法從烤變成了蒸。
夢醒後殘留的記憶只得零碎片段,像回憶走馬燈一樣,這晚好像第一次做了有五感的夢。真是……五味雜陳,還是無聲片段更能習慣。
不想將就,不將就的壓力就會很大。
MBTI用法:這是我願意成為的紙片人。
聽到一個有趣說法:「看到一些魅力女性會想當她的前女友」。妄想得出的效顰就是比起初戀,大概更想當别人的繼任女友。我可以不要前半句「雖然」,更想要後半的「但是——」。
但前女友好的地方我開始明白了,不費經驗得到的閱歷(還是來自魅力女性),豈不比天上掉下的餡餅更便宜甜美。
那些文字到底怎麼掉出來的,如同內置了劣質的自動填補機制,句子隨機接龍,等待游魂者倒抽一口氣,又將之一一刪去。
歧視由我指間漫不經心滑出來的句子。
好喜歡這種,還有定義九宮格之類的,以格式固定的簡單把戲剝去大眾默認的意義,把玩得只剩下符號本身,就算是胡說八道也是有趣的瘋話。
晶さん是犬的話,大概是薩爾路斯獵狼犬(像狼,不完全是狗狗),但今日發現緬因貓也很合適,總之印象是看上去很凶很大實際上溫和沉穩。
不正確的事無論如何都不正確,有苦衷有考量都不是合理化的理由。做不做是一回事,做或不做也不會使之變得正確。
討厭琉璃心少年,但那種純粹很方便提煉觀察,為了這點好奇心就無法徹底遠離。「討厭」應該還能再解釋一下——解、釋,不只因果,不是一種簡單的「我不喜歡!」。
大概最後解剖對象還是自己。
暫時想不到,需要借助別人的世界啊可惡,最近吸收得太少了,動力機無法正常運轉。
敏感即易感,能夠sense出異樣,好的或壞的,像嗅覺靈敏之人能夠更早發現遠處的花香(這種不是觀察);也就是一種alertness,只要搔到我的觸角就會察覺,響起警號、給出反饋。細膩是察覺後發生的事,關乎資料庫(經驗 / 知識 / 直覺 / 觀察)、辨識力、辨別的精準度。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