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王和花木蘭是小時候最愛看的迪士尼動畫,所以對這兩套的真人(獅)版改編還滿好奇的,可惜花木蘭不能在戲院看了。前幾天終於有時間看獅子王,本來想選英文版,但場次不多,退而求其次買了粤語版的票,結果發現……果然還是得看英文版。
迪士尼作品的一大看點是歌舞,很多時候前一句是旁白,後一句音樂奏起,就要唱歌了。這種表現形式與英文歌舞劇一脈相承,但華語世界並沒有相似的文化(就算有也屬於粵劇,風格不合),於是粵語配音在對白、歌曲念白與演唱的銜接就顯得別扭。Be Prepared開頭就很明顯,粵語版到了歌舞部分才會出現字幕,刀疤唱第一句念白時,旁邊的師奶還在嘀咕「怎麼現在才出字幕」,到了副歌合唱「預備好」,才恍然發現這是歌曲。我來看迪士尼就是聽歌啊,要是不能在歌曲演唱帶出「我要唱歌了」的訊息,觀眾未「預備好」,不就失去了大半樂趣了嗎?
歌曲應該重新填詞了,只聽了一次沒有太多印象,只記得 It's our problem-free philosophy / Hakuna Matata 這段,小時候聽的版本是「天空冧落嚟,歡歡喜喜 / Hakuna Matata」,現在「歡歡喜喜」改成「開心到尾」。歌詞翻譯是一門學問,以前上課沒少被折磨,所以很能體諒譯者的難處,畢竟廣東話填詞又要啱音又要保留意思難如登天。但無可否認,淺白的廣東話翻譯令歌曲失去不少張力,為了遷就音準而拼砌出來的奇怪句子,更令人難以理解。不過除了直接看英文版,我也想不出別的方法。
當然,這部戲主要還是情懷為主,只要歌曲旋律仍在,故事框架保留,已經可以吸引不少觀眾(比如我)。可以看到迪士尼確實在畫面和CGI方面明顯用了心,很多經典分鏡依稀能與童年記憶中的畫面重合,加上熟悉的配樂,整個氣氛依然很能打動人,也明白了不少以前看不懂的細節。仔細一想,卻發現這些光環都屬於動畫獅子王,而不是這部電影自身的優點。前幾天看到這段影評覺得滿有道理的:
沒錯,Fans很難服侍,既想要情懷又想有新意,迪士尼要面對這種支離破碎發言,不可能創造人人滿意的作品(看看金庸電視劇就知道了)然而,創作總是要求變,儘管我很愛吃炒冷飯這一套,也不能否認吃多了對身體無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