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而言之,我想通了。前一陣子總在說要思緒自洽,但也只是下巴輕輕的話,經過好一段時間的掙扎糾結,如今才算踏出了第一步。
之前我對義士、烈士的觀點錯誤,不刪除了,引以自省。還是想得不夠深入,這個時代固然不需要譚嗣同,但譚嗣同好端端也不想去死吧,他何嘗不希望富國強兵、光復中華?但大清國情惡劣至此,他已走投無路,只可以死明志、從容就義,前者是風骨,後者是風度。沒錯,選擇活下去或犠牲性命都需要勇氣,但我必須承認,我絕無捨生取義的決心,光憑這點,就不能對烈士有任何指責。更何況,為大義而抛灑熱血,此乃英雄所為,無論是譚嗣同,或是兩個甲子後的幾位烈士,並無分別。在此特向烈士賠罪,願安息。
理清思緒,立場扭轉,Y君笑說我竟像被人傳教,態度轉變之快令他陌生。
如果按其「跳崖」比喻,這次思考的過程與信教說不定有那麼一點相似。明知千仞山崖陡峭之極,但你相信自己往下跳也死不了——這是宗教式的相信,需要全心全意的交付,然後置諸死地而後生。忽然想起《兩都紀事》那句「墯甑不顧,又有何難?」,一直喜歡這句話,但我非顏后,墯甑不顧難如登天。可是啊,我也在崖邊徘徊很久了,再這樣下去,便是遊魂野鬼也是散去魂魄了。
於是我明白了,其實道理很簡單,大喊一句「丟那媽頂硬上!」然後奮力跳下,把無謂的執著甩在身後,才能體驗飛翔的感覺,走出洞穴,仰望星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